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96)

作者:月照临安 阅读记录

董承闻言一愣。

他竟没有想到这一点。

自己本来和杨彪是一条战线上的,可不久之前因为董凌要去曹操麾下效力,董承决定不再和曹操争斗,今日在朝堂上虽然没有和曹操一党那样跳出来支持迁都,但也不似从前那样,曹操有什么政见想法都带头反对了。

况且今日议的这件事,是何等大事?

在汉室旧臣眼中,董承不反对迁都,放任天子被曹操转移到自己的老巢,那就等于是沦为了曹操一党。

虽说就算他董承真的当作今日之事没有发生,为了女儿的事情上门拜访,以杨彪一向的素养,也不会有什么微词,至少一定是可以维持表面上的恭敬的。

但杨彪心里一定是有意见的。

董承低头想了想,而后抬起头来对女儿说:“去,还是要去,而且今日就要去。”

午后,董承带着董嫣来到了杨彪府上。

董嫣问父亲为何今日决议迁都,还要今日去拜会杨彪,董承却说:“为父今日不是来拜会杨太尉,是来感谢杨公子救了你的性命。杨公子是昨日救的你,若我们今日还不上门道谢,倒显得我们不懂规矩了。”

等到了杨府,家中仆人进去禀报不过一会儿的时间,便请父女二人进来。而从府中迎上来的,竟真的是杨修。

“董将军,董姑娘,修不知二位今日来访,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啊。”杨修请二人进去,可他今日似乎少了些一贯不可一世的高傲,眼中多了几分疲惫。

董承一边跟着杨修进去,一边道:“今日老夫带携小女前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感谢杨公子。若非杨公子,小女昨日还不知会如何呢,这救命之恩,是一定要到贵府来道谢的。”

听董承说起董嫣,杨修眼中恢复了几分神采,“董将军不必如此客气,我与董姑娘相熟,遇见此等事自然不能不管。”

他刚招呼二人坐下,将热茶端了上来,家中仆人便上前到杨修耳边耳语了几句。

杨修眉头微蹙,对董承和董嫣抱歉道:“二位,我家中有些事情要处理,失陪一会儿。”随后,他又吩咐仆人:“替我好好招待客人。”

杨修走远后,董承将那个仆人叫过来,“你们公子为何离开?家中可是出了什么事?”

“这......”仆人有些为难,不知到底该不该将事情告诉眼前这位董将军。

董承见仆人不应,便循循善诱:“杨公子可有交代你,此事不准告知旁人?”

仆人摇头:“没有。”

“那便是了,方才杨公子还和你说要好好招待客人,若非家中秘密之事,有什么不能说的?”

面前的人终归是带兵打仗的将军,那不怒自威的架势有些唬住了仆人,他想了想,也确实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便道:“今日老爷回来一直在说什么迁都,迁都,方才后厨的人送饭过去,老爷就是不吃,还说......还说他这个汉室老臣,就算是死,也要将骨头留在洛阳。”

那仆人说完便低下了头,董承一听便明白,杨彪这明显就是想绝食向天子表示不满。

或者,向曹操。

毕竟曹操如今还只是镇东将军,他不会坐视杨彪这种有威望和极大影响力的士族领袖就这样因为迁都之事饿死在家里。

就算没有办法改变迁都,至少能拖一拖。

董承想了想,问道:“你们老爷住在哪一间屋子?”

那仆人吓了一跳,“董将军,您这是要做什么?”

董承平静道:“我与杨太尉同朝为臣,我知道杨太尉的心结在哪里,也知道要如何劝动杨太尉吃东西。杨公子毕竟年纪尚轻,锋芒毕露,让他去劝,未必能行。”

仆人自然不会知道今日朝堂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杨彪或许已经因为董承对迁都的默许而对他有了意见。

他听到董承这样说,只以为董承与自家老爷是至交好友,所以才能有如此自信能够劝得动他吃饭,那仆人便忙不迭为董承指了路。

“父亲,你这又是做什么?”董承在问杨修是为什么离开时,她并未出声打断,只是觉得父亲好奇心有些过于重了,可父亲如今竟要去劝为迁都之事绝食的杨彪吃饭,这董嫣便有些看不懂了。

她方才还和父亲说过,杨彪可能会因为父亲今日朝堂上的态度而对他有些微词。他怎么还要在这个时候往杨彪那儿凑呢?

弘农杨氏就这么好?

董承挥了挥手,“阿嫣,你好好歇着,为父去去就回。”

董嫣无奈。

她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隐隐觉得此时的父亲与从前已经大不相同了,他似乎变得更圆融,变得没那么在意自己表面的权势和脸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