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63)

作者:月照临安 阅读记录

“你的伤......可有医师妥善照料?”

董嫣抬眸,目光清亮地看着他,眉眼弯弯,“自然,父亲昨日便请了医师来,只是我比较娇气,所以好的慢一些。”

“娇气?”郭嘉看向这个自称“娇气”的女孩儿,几个月的同行,他可并不觉得董嫣是个娇气的姑娘。

她虽然生于富贵之家,确实娇养着长大,可她在赶路途中受过风吹日晒,也曾在十分劳累时仍咬牙坚持,哪里像是娇气之人?

“是啊。”董嫣眨了眨眼,理直气壮地点点头,“所以你欠我的,我可都记着呢。”

郭嘉挑了挑眉,却也不争辩,像是默认了这句话。

他目光扫过董凌手中的食盒,“你们特意带了食盒出来,莫不是要找地方用饭?今日既然有缘在此相会,不如就在此歇息片刻,正好也让我和令君蹭一顿董府的饭食?”

第31章 郊游共食

董伯一听,本想拒绝郭嘉,可董嫣的嘴太快了,郭嘉话音刚落,她便立刻应了一声“好啊。”

董伯一句话被堵在嘴里,忍不住闭上眼睛长长出了一口气。

他本想寄希望于董凌能把这事儿给推了,可没想到董凌也对此兴致勃勃,他似乎比董嫣更想和荀郭二人多些接触。

董伯就算再想劝,也总不能说,是因为怕郭嘉和二小姐接触太多,把他们家小姐给拐了吧?

于是他挣扎了片刻,还是以极慢的速度打开了食盒。

董伯铺上干净的帕巾,将食盒里的饭食一一摆出。

湖面微波粼粼,远处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亭中饭食的香气氤氲着水汽,混合着荷叶与湖水淡淡的清香。

他准备的饭食虽算不上奢多么丰盛,但却颇为用心,几样精致的小菜,还有几只用荷叶包裹着的蒸肉饼,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荀彧看着食盒中色香俱全的饭食,微微一笑,拱手道:“董伯用心了。”

董伯脸上浮现一抹敬意,忙道:“荀令君谬赞,不过是些粗浅家常的饭食,不敢当您一声用心。”

郭嘉坐在一旁,随手拈起一只蒸肉饼,掂了掂分量,嗅了嗅香气,笑道:“家常饭食便好,在这湖中亭上,便该吃这些。”

“阿兄,我要吃那个。”董嫣指着远处的一盘小菜,笑眯眯地让董凌帮她夹菜。

她其实可以站起来,但方才和郭嘉说“不知何时才能好全”,此时当然是要装上一装。况且阿兄在这里,她便是手脚都不动,也是能吃的上饭的。

董凌微微瞪了她一眼,却还是端起妹妹的碗替她将她点出来的几样小菜都盛进了碗里,端端正正放到她面前。

董嫣嘴角含笑,“多谢阿兄,阿兄最好了。”

她埋头吃菜,听到阿兄正在和荀彧交谈。

荀彧跟着曹操的时间长,兄长问的都是一些关于曹操的事情,他似乎很想了解曹操是如何治下的、是如何用兵的、又是如何招揽天下人才的。

董嫣虽然嘴里在吃东西,但也侧耳倾听着兄长和荀彧的交谈。她也很好奇,这个能够招揽到这么多天下英才、又能够让他们愿意为之效命的曹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荀彧听到董凌有此一问,稍稍默了一会儿,似是在斟酌言辞。片刻后,他缓缓开口:“主公,是当世少有的英才,亦是乱世中最适合匡扶大汉,治理天下之人。”

“主公治下,最重法度,凡事皆以律令行事,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然虽重法度,亦不失灵活,察才用人,唯才是举,不论出身,不拘门第。”

郭嘉在一旁接话道:“不错,若论血统门第,主公与袁本初、袁公路二人自是不能相比,但论能容天下之才,倒是无人能及。”

荀彧微微颔首,继续道:“主公用兵,讲究机变,并非一味恪守兵法,而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他用兵如神,亦极善于激励士卒,使人皆愿为之效命。主公手下士卒,皆是军纪森严,令行禁止之师。”

董凌本就心向曹操,今日再听到荀彧和郭嘉对曹操的如此评价,到他麾下做部将之意更盛。

荀彧所说的这些话,其中许多,都是董承军中没有的、是董凌未曾见过,却心向往之的。

董嫣看出了哥哥心中所想,她也知道,即便董承再怎么不让他到曹操军中,如若董凌主意已定,董承是拉不回来的。

“荀令君,郭军师。”董嫣放下碗筷,郑重地对二人说:“我兄长自小便好习武,功夫很好,且在我父亲军中一直带兵,于兵法上虽不算娴熟,却也有几分研究。不知我兄长是否有幸,能去曹公军中效力?”

董凌微微一怔。

他确实很想去曹操军中。

可昨夜,他才因这件事与父亲吵了一架,父亲的态度十分强硬,言辞间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不愿让他离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