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258)

作者:月照临安 阅读记录

杨修一愣,似未想到她会主动开口,迟疑了一瞬,终是点了点头。

两人避开荀攸与华佗,缓步走到营地边缘,清风吹过来带着一丝湿凉,远处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军中将士的交谈声,皆成了微不可闻的背景。

“你方才的话我听见了。”董嫣摘下面巾,露出略有倦意的面容,先开口道:“你说,全军上下不顾战事,只为治病采药,终会贻误军机。”

杨修抿唇不语,眼神落在地上,半晌才道:“我不是不知疫病严重,只是眼下主公兵力有限,对手又是如此强劲,若是拖延太久,或是粮草供应不足,或是败给袁军,将士们只会死得更惨,不如一搏。”

“我明白。”董嫣望着他,声音仍旧温和,“可若是疫病失控,死的将不仅是病者,更会牵连周围的将士,甚至会牵连主将,我们不能只算眼下的账。”

她顿了顿,换了个语气:“这病起得急,若不先熄了这把火,都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再说什么战场上的成败。再说,难道司空真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么?这一场仗打完,便可平定天下了还是怎的?三军将士都不用了?”

杨修听她这样说,眉心微微动了动,似在衡量她言语中的分量。

许久,他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低了些:“是我轻率了。不过你这些年......倒真是变了不少,变得更沉稳了。”

杨修这话并非客套,昔日的董嫣在他眼中聪慧明媚,还总带着几分未经世事的轻快,如今虽仍是那副模样,却似多了一层厚重的光,眉眼之间的从容坚定,更比从前多了几分。

“变是自然的,人哪能不变?”董嫣微微一笑,“你呢?你还好么?”

“好。”他点头,目光稍稍柔和下来,“你应当也知晓我娶了妻,我娘子是我爹告老前替我做主的婚事,她人很温和,是世家女子,在诗文上十分精通,于我而言,倒也算是合意。”

两人静了片刻,杨修目光微敛,语气却比方才轻了些:“董夫人,我这两年,偶尔还是会想起你。”

他顿了顿,看她未有反应,才继续道:“不是别的意思,只是我先前那样狂的一个人,竟在你这里求而不得,哪怕我已放下低你的心意,可那时的感受却是真真切切会留在我心里,很难忘记的。”

董嫣轻轻颔首,眼底没有避讳,也没有尴尬,“我明白。”

“你不必解释。”她声音轻柔道:“我知道喜欢一个人是多难得的事,我没有见过你夫人,但想来她得你这样评价,一定也是个很了不起的女子,愿你们白头到老,恩爱不移。”

“会的。”杨修轻轻吐出一口气,似乎也是真正放下了,“倘若你在清除疫病时有什么困难,可来找我,我多少能帮的上些忙。”

董嫣点头,她整理了下衣襟,戴好面巾道:“我该去寻荀军师了,不知他有没有找到配齐药方的法子。”

她冲杨修颔首别过,杨修看着她的背影逐渐远去,许久未动。

少年时的那份喜欢,就像是在他心头吹过一阵风,而如今一切归于平静,枕边人虽不是曾付诸了满腔情意的人,却亦是结为夫妻后能够心意相通之人。

这阵风,也就只在心底留下了一丝褶皱,不会忘记,但随着时间流逝,会被渐渐抚平。

傍晚时分,董嫣回到营帐,头发已有些零乱,她褪下外袍,将外头带回的药材一一检视后,又煎好药端入帐中。

郭嘉这一次倒也安分,并未再出来,只半躺在榻上,正捧着一卷竹简打发时间。

灯火将他面容照得温柔,脸色虽仍有些苍白,但精神已较前两日好了一些。

他一听到脚步声便放下书卷,转头望向门口的方向。

“怎么这时候才回来?又忙了一整天罢。”他的声音并无责怪,只是淡淡的关切。

“若军中将士们能好转,值了。”她将药递到他面前,又伸手探了探他额头,“你今日发烧退了不少,只要按方子吃药,再休养几日,便准你看舆图军报。”

她将药递到郭嘉跟前,“今日药加了姜和甘草,没前几日那么苦,乖乖喝完。”

他接过药盏时,却将药放到一边,忽然扯住她的手腕,“你也歇一歇。”

他轻轻一拽,将她拉坐到自己膝边,手从后抱住她腰身,下巴搁在她肩窝里。

“我怕你累坏了。”他的声音低低的,带着些病中的疲倦,“你本就风尘仆仆跑了这么远,又担心我,还要跑前跑后操心军中之事。”

她轻叹,倚在他怀里,任由他抱着。

两人相拥片刻。

“郭嘉。”她忽而出声。

“嗯?”

“你要是再不好好吃药,我便不让你再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