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洛阳之行,托天子的福,是第一回。
“阿姐安心,既然已经跟着父亲走了这条路,我会试着照顾好自己的。”
“二位娘子。”姐妹两人正在交谈之际,一个有些尖细的声音传了过来,董嫣转头看过去,是天子刘协的内侍郭中。
“陛下请二位到帐中一叙。”
郭中的话让董嫣和董姮都颇感意外,天子怎会无缘无故召见她们?
似是看出了二女的犹疑,郭中补充道:“董将军也在,二位娘子请吧。”
虽然父亲在,能让两人稍稍安心,但父亲若是在和天子商议军事,叫她们过去仍然很奇怪。
不多时便走到了天子帐前。
两人皆是第一回进天子帐,营帐外看着与他们的并没什么不同,只是略微大一些。营帐内的器具摆设,也只是寻常之物,并不华贵,想是随时准备丢弃或是带走的。
姐妹二人看到天子营帐这般简朴,又想起父亲舍不下的那些金银财宝,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眼。
帐中除了天子刘协、父亲董承之外,还有一位年轻女子站在刘协身边,虽衣着朴素,却掩不住周身贵气。
董嫣和董姮双双跪下拜见天子,拜过天子后,董嫣并未起身,而是向刘协身边的年轻女子拜去,“皇后娘娘万安。”
那女子莞尔一笑,却不说话,刘协把她唤起来问道:“朕并未说话,你怎知她是皇后?”
董嫣恭敬答道:“陛下气度不凡,皇后娘娘与陛下甚是相配,亦是卓尔不群,民女自然能认出来。”
她这话虽有讨巧的嫌疑,但董嫣模样生得乖巧,言辞又十分恳切,刘协和皇后伏寿便并不觉得她卖乖。
伏寿向董承道:“董将军果然说得不错,你这女儿聪慧过人,十分讨人喜欢呢。”
“娘娘这样说,是阿嫣的福分。”
“她叫阿嫣?”
董承点点头,“这是小女董嫣,那位是小人的长女董姮。”
伏寿这时才仔细端详起董姮来。
董姮和董嫣一母同胞,生得却不是董嫣那般小巧玲珑的精致,而是端庄大方的秀美。再细看两姐妹,董嫣的眼神清明澄澈,董姮却让伏寿觉得,她眼中藏着了然和包容。
伏寿道:“不如就让阿嫣留在陛下身边吧,我很喜欢阿嫣妹妹,想必有她相伴,陛下路上也不会觉得无趣了。”
留在陛下身边?
伏寿说完,董嫣方才反应过来此为何意。这不就是做陛下的后妃?
若伏寿三两句话便定了她做刘协的后妃,连年岁也没过问,那说明她们姐妹二人来天子营帐之前,董承就已经和帝后商量好,要将两个女儿中的一个送给天子。
唤她们前来,也只是交由帝后决断,究竟定哪一个。
董嫣向天子跪下,“皇后娘娘,董嫣不愿。”
董嫣不是不愿留在刘协身边,只是她从不未想过在这样一盏茶的功夫里,就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定下了。
这个人无论是谁,她都不愿。
更何况眼前的人,至少名义上还是天下最尊贵的人。
伏寿虽贵为皇后,但也不过十五岁,还未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董嫣此言一出,伏寿便是当着天子和董承的面,被臣下之女驳了面子,她不悦道:“怎么?董娘子有苦衷?”
“没有苦衷,只是不愿。”
董嫣此言一出,董承险些后悔生出这个女儿。他大骇过后猛然想起如今的天子还须倚仗自己,这才把心放下了一半。
伏皇后嘴角微微抽搐,险些没绷住。
“那你倒是说说,为何不愿意?”
董承怕女儿再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话把帝后再得罪一遍,连忙接话:“皇后娘娘,小女愚钝不识大体,阿姮......”
他本想让董姮替妹妹说,却被董嫣打断,她向伏寿叩首:“民女有自己追求和向往之事,民女只是不愿在三两句话间便被人定了终身大事。民女口中所言便是心中所想,绝不敢欺瞒陛下和娘娘。”
她顿了顿,继续道:“若陛下和娘娘执意要民女侍奉,民女亦不敢为了一己之私心而陷全家于不忠之地。只是,民女定不会真心、用心侍奉,望陛下与娘娘见谅。”
董嫣说完,便低着头不再看刘协和伏寿。
伏寿正要再追问,却被刘协拦下。
“董嫣姑娘不愿,朕不强求,你回去吧。”
董嫣生怕刘协反悔,连忙接了句:“民女多谢陛下!”她拉起董姮就往外走,“阿姐,走吧。”
“慢着。”伏寿出声拦住董嫣,“陛下只说让董嫣姑娘走,可没有让董姮姑娘一起走。”
“我阿姐也不愿......”
董姮打断妹妹,“民女愿意。”
董嫣诧异地看着姐姐,董姮轻轻摇了摇头,让董嫣不要再与伏寿争辩,随后又向天子道:“民女董姮,愿意留在陛下身边,侍奉陛下和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