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我与郭嘉,天生一对(11)

作者:月照临安 阅读记录

其实董嫣想问郭嘉要往哪里走,若他也是往东走,她想与他结伴而行。

董嫣一个人走了许多天的路,虽平安到了河东,可他一个独身女子,一路上诸多艰险,像今日营门前这样的事,便遇到过数次。若不是她机敏又命大,早就落入虎口了。

若能有人同行,还是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只要人品端正,她便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

颍川郭氏,是仅次于颍川的荀钟陈韩四大士族的大姓。他既然姓郭,又出现在汝南袁氏的军营当中,是郭氏族人的概率很大。

而且,董嫣凭着今日对郭嘉的印象,她觉得郭嘉是个好人。

郭嘉:“那你便先回家去等他们,你能在此地走丢,你家应当不远?我送你回家便是。”

郭嘉心中早有怀疑,袁军扎营是在空旷之处,董嫣找路竟能找到军营前来,也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只是他们萍水相逢,反正出了袁营便是桥归桥路归路再无交集,是以他方才在营中也并没有追问。

董嫣摇头,“我家在凉州,可我回不去,我也不打算回去。”

郭嘉眯起眼睛,“凉州?你究竟是何人?”

“我父亲是安集将军董承,父亲如今应在护送陛下东归洛阳的途中,我是与陛下的车队走散了。”

她看见郭嘉挑了挑眉,便干脆将事情的经过全说给他听。

“方才我会来袁军营地,是因为我看见了杨定将军之子杨训。他们父子同我父亲一样,一路护送陛下,是因与李傕郭汜作战才被冲散的。我问了一路,都说杨训往此地来了,我原以为这军营会是陛下的,我便能和父亲团聚了......”

郭嘉点了点头,他听见董嫣说杨训带人到了袁绍营地,便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他对此一点儿也不意外,“杨定父子叛了。”

“叛了?”

“袁家四世三公,在天下诸侯中势力最大,多少人趋之若鹜想要入袁家门下。即便只是为袁家做个马前卒,若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董嫣不由问道:“既如此,先生有机会为袁家效力,为何又不肯留下?”

郭嘉:“你不是听到了,嘉才疏学浅,难堪大任。”

董嫣认真道:“可我觉得,先生并非不能,而是不愿。”

郭嘉似乎很感兴趣,“不愿?汝南袁氏乃天下第一士族,我有什么不愿的?”

“这话不假,且天下人都为能有袁氏的门路而沾沾自喜,可先生未必要同他们一样。若我是先生,我之所愿,便是问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这乱世择一明主,做一贤臣,救万民于水火。

若袁氏并非先生心中的明主,那,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董嫣话毕,发现郭嘉正直勾勾地看着她,他眼中似有明光闪烁。

郭嘉不住点头,“好,好!好一个‘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说罢,他放声大笑,快意如清风拂过山谷,空灵明朗,回荡在茫茫旷野中。

“你说对了,袁本初好谋而无断,我不愿辅佐他。”

董嫣这才知道,原来这个袁,是袁绍的袁。

郭嘉:“走吧。”

董嫣看他:“去哪里?”

“你不是要去洛阳?”

董嫣欣喜道:“先生愿与我同行?”

郭嘉甩了甩袍袖,“先去饮酒!”

说完,他大步流星地走在前面,董嫣忙小跑着跟在后面,她一时有些懵,“先生怎么忽然要饮酒?”

郭嘉停住,回头看她,“你叫董嫣。”这虽然不是个问句,但董嫣还是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你我同行多有不便,不如兄妹相称,免得叫旁人误会。”

董嫣本来有个亲哥哥,如今要和郭嘉兄妹相称,虽然感觉有些奇怪,但他说的也有道理。

虽说乱世之中,对所谓女子清誉并不看得太重,但总归没人喜欢被指指点点地说闲话。

董嫣:“我在外叫你阿兄,没有旁人时还叫你先生好吗?”

郭嘉以为董嫣不愿意叫他兄长,随意笑道:“你不愿意也无妨,不必为难。”

她摇头,“先生误会了,只因我是有兄长的,他与先生很不一样。要这样叫先生,我总不大习惯。”

“怎么不一样?”

“他武功很好,应比先生厉害。”

“......”

第6章 借宿农家

郭嘉说到做到,他说要饮酒,便真的来到了一家酒肆。

他张口便要了两盅酒,董嫣闻到酒香,才想起自己饿着肚子。

“店家,有吃的么?”

“有,有,豆腐干馍饼米面汤,您要点儿什么?”

“来碗米面汤吧。”

董嫣摸着自己钱袋子中所剩不多的铜钱,她低头算了算,若是吃得少些,也就只够五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