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微凉见状只是冷眼听着萧太后的话,心中却十分清楚地明白对方绝对不会平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果不其然,萧太后铺垫完之后便又开口道:“不过要哀家说,他们也算是自乱阵脚,我大盛繁荣昌盛多年,底下人若是因陛下生了这样一点儿小病便手忙脚乱,岂不是平白教他人看了笑话?”
这话倒是也不假。按照往年的习俗,在贺完盛国皇帝生辰之后,各国的使臣便会趁此机会与盛国商讨并制定未来一年的互市政策。只不过今年由于谢訦突然生病的缘故,这事情也就耽搁了下来。
不过萧太后如今刻意提起这些,又恰逢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倒是让谢微凉不得不多想些。只见她的表情冷峻,但嘴上却依然应付着道:“母后说的有理,只不过陛下这病虽无大碍,但到底也还是要卧床静养,接下来这段时间,这些大臣们怕是有得忙了。”
谢訦这厢一病,很多事情难免就要耽搁下来。更何况其中有些大臣更是积怨已久,这一来二去,办事的效率就难免低下。萧太后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在听到谢微凉这样说之后,脸上随即便露出了一抹深沉,道:“如今陛下生病,各国使臣又在京城,京城的防卫可得操着点儿心才是。”
萧太后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盛国虽然良将不少,但大多都分散驻扎在盛国的边境地带——这也是谢訦的意思。但如此一来,京中虽然还有防城司的兵马,但终归没有多少实战经验。
谢微凉心中早已经有了想法,闻言便看向坐在那里的萧太后,却见对方不徐不缓地开口道:“前些时日瑞王正念着离京许久,现在趁着这个机会要在京城里多待一会儿,哀家本来也在为西北的事情纠结。可奈何现下陛下生病,他们二人兄弟情深,哀家也不好驳斥了他的意思。”
“现在想来,这又何尝不是瞌睡了便有人递枕头过来。”说这话的时候,萧太后语气温和,里面还隐约带着一丝笑意,“京城有他坐镇,哀家这下也放心了不少。”
“是。”一旁的谢微凉虽然心里尚且还有疑惑,不过她面上却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跟着应和道。
不过这一趟她也并非全然没有收获,至少谢微凉弄明白了一件事情。
半个时辰之后,崇德殿
“你说瑞王他不走了?”坐在那里的宸贵妃听到谢微凉的话之后,下意识便惊呼出声,随后似是想到了什么,她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而坐在她对面的谢微凉自然将她脸上的表情收入眼底,见状便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这才开口道:“怎么?是那驿站那边出了什么事吗?”
有的时候,谢微凉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嘴,总是能将任何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香港,可偏偏她每一次想的时候都会应验。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听到她这样说之后,对面的宸贵妃脸上顿时便浮现了一抹惊讶。
见状,谢微凉心头一紧,那股不好的预感却是愈发强烈。
“蜀中的那位宣华郡主,早些时候曾经往驻扎在蜀中东北的军营里递过信。”就算谢微凉不说,宸贵妃也在时刻关注着蜀中这位郡主的动静。恐怕就连宣华郡主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因她而灭门的小姑娘对她的仇恨居然能够如此深刻且久远。
而谢微凉听到她这样说之后,脸上闪过一抹凝重。蜀中现在的皇室和巫师两股势力斗争得厉害,而蜀中军队又长年受两股势力掣肘,蜀中的将军实际上并不是一条心,可以称得上是面不和,心也不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宣华郡主却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和能力,硬生生地成为了平衡双方之间的调停人,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第181章
而前些时日彭城附近的蜀中军队蠢蠢欲动,有这样的情况在前,谢微凉不得不多想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何用意。
对面的宸贵妃自说完这话之后便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谢微凉整个人都变化,见状心中也不由得跟着打起鼓来。
不过好在谢微凉虽然心中早已经担忧万分,可她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紧接着便又开口道:“那南疆二皇子那边呢?”
她可还没有忘记自己临走前那位所看到的那位二皇子势在必得的笑容。故而在宸贵妃去调查宣华郡主的时候,她也派了人前去调查。
而彼时的宸贵妃听到她这样说之后,一双秀眉微微蹙起,随即才开口道:“怪了。那位南疆的二皇子倒是自始至终都没有动作,只是在今早去了一
趟护国寺之后便又回到了驿站,直到现在也没有出来。”
“护国寺?”又听到这个熟悉的地方,谢微凉忍不住又低声重复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