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后宫,但要考公(249)

作者:三重荆棘 阅读记录

朝中谁让不知,自从谢訦恢复正常之后,手段可谓是越发狠辣,颇有当年圣祖皇帝的风范。

尤其是在太后一党被连根拔起之后,谢訦为人却是更加阴晴不定。是以他们上朝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是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的不对,惹得这位“活阎王”生气。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人情况下,还是有人要撞到枪口上。

这样想着,在场其他大臣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落在了不知何时已经跪在中间的大理寺少卿的身上。

谢訦并没有说话。

而大理寺少卿见状,身体却是颤抖地更加厉害了。明明还是初春比较寒冷的季节,可他额头上斗大的汗珠却是如雨般落下,不多时便在面前的地上留下了痕迹。

距离他近的几位大臣,自然将他的这副反应收入眼底,见状更是将头又低了几分。

而这一切,自然被端坐在高位上的那人收入眼底。谢訦就这样冷冷地看着下面这些大臣,脑海当中浮现的,却是昨夜谢微凉带回来的那封信。

信上说,她出京时,观几位小兵在值班之余,还不忘抱着书籍阅读,想着是不是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

而反观这些站在高位的大臣,却食着朝廷的俸禄,受着百姓的供养,不尽自己的责任,不为百姓办事,甚至还有反过来剥削百姓。

第123章

想到这里,谢訦脸上的表情又阴沉了几分。

随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面已经将头低得不能再低的大臣们,最终便落在了跪在地上的大理寺少卿身上:

“朕给你三日时间来解决此事,如若不成,你直接引咎辞官。”

闻言,跪在地上那人先是一愣,紧接着便连忙磕头,嘴里还不住道:“微臣遵旨,多谢陛下开恩,多谢陛下开恩……”

说罢,拂袖而去。

这时,一旁的王诚看着已经空了的龙椅,扬声道:

“退朝——”

谢訦上次这样生气,还是在自己解完毒恢复神智之后,却得知太后所做的那些事情之后。

是以他一路回到养心殿,中途不乏遇到宫人,却是没有一个人敢和他搭话。

“嘭!”御书房的门被重

重关上,门外侍候的宫人们都是一惊,随后有人便看到了匆匆赶来的王诚。

“退下吧,没有要紧的事情不要去打扰陛下。”王诚看了早已经吓得面色苍白的宫人们一眼,叹了一口气,还不忘叮嘱道。

“是。”众人齐声应道。

御书房里,短暂的愤怒过去之后,谢訦的目光落在了桌子上被他打开的信封,下意识拿了起来。

这封信,正是谢微凉在出京之时,一路在马车上所做。到江南之后,谢微凉便派人将这封信送了回来。

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些她对于科举改革的想法。

看着这些,谢訦又想到了近日底下官员上的折子,共有十几人弹劾现任大理寺少卿陆少卿断案不公、收受贿赂、任人唯亲。

此外,谢訦拿起另外一边的状纸,上面是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共一百三十八位考生联合上书,称京城治安混乱,防城卫非但不作为,反倒借机联合京城各处的客栈、酒楼,故意哄抬物价,向考生索取高额费用。

而这份状纸的下面,一共是一百四十三位签名。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来自大理寺监牢的狱卒、一位酒楼老板,以及一位礼部尚书府的下人的签名。

而谢訦看着手里的状纸,足足写了两页有余。再回想起自己半月前下的旨意,心中那股悲凉的心情顿时升腾起来。

“陛下和你想的固然是好,可若是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一切便都是徒然……”

谢微凉告别宁世安之后便独自一人来到了这亭子里坐着,而他的话却仿佛还回荡在耳边,让她不得不去回想谢訦和她所做的这一切,是否真的有用。

不远处,宁世安虽然在和其他人聊着,可目光却一直不住地往中间的亭子里瞥,回忆起方才两人告别时谢微凉的状态。不知为何,他的心中营业升起一股不安的情绪。

一旁的郑单自是注意到了他的异常,眼神朝身旁的“兄弟们”示意,便有两人上前一步架住了宁世安。

“诸位……这时干什么?”宁世安收回目光,看着眼前这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嘴角微微上扬。

“宁大公子,你今日很是不对劲。”其中一人开口道,不过并不是郑单。

“哦?”听到对方这样说,宁世安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兴味,“赵兄此话是作何意?”

这一帮人当中,除了宁世安之外,便数这位“赵兄”,以及刚刚才被宁世安介绍给谢微凉的郑单家境最为雄厚,自然地位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