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们也知道这村子里不好过,想着他们在外面还能活着,可老头子他1这身体也不好,就剩下我一个人照顾他……”两人当中的妇人念叨着。
“老婆子快别说了,人家还要赶路嘞!”见状,一旁弯腰拄着棺杖的人便开口劝道。
“好了好了,我不说就是了,你们可要小心啊……”她先是扭头白了对方一眼,这才不忘开口道。
“我们会的。”听了这许多话,谢微凉倒也没有不耐烦,反而柔声细语地劝道,“您二老也要注意身体,不然叔叔阿姨也是会担心的。”
“竹沫,我们的住店钱,你可给了?”马车上,谢微凉突然想起来,问道。
“嗯。”竹沫点了点头,“已经按您的吩咐压在枕头下了,旁边还附了纸条,也算是凭证。”
“只是小姐,我不明白,”竹沫蹙起了眉头,“您为何不直接给他们钱呢?”
闻言,谢微凉看了她一眼,随后便开口解释道:
“你想必也看出来了,这对儿夫妇心思淳朴,如若直接给他们的话,他们必然是不要的。”
而竹沫显然也想起了昨儿个夜里,她和谢微凉去两人房里给他们送钱的时候,两人那推脱的样子,点了点头。
不过很快,她又有了疑问,道:“的确,这样可以让他们收下。可是既然如此,您为何不多给他们一些呢?”
而谢微凉像是早就已经猜到了她会这样问,在竹沫说完这话之后便紧接着解释道:“我多给他们,固然能解他们一时之急,可他们一生清贫,若是骤然拿到这么多钱,一来是惹人注意,恐会引来灾祸。”
她顿了顿,又道:“二来,你既然已经和他们交谈过,便难免不会发现,他们夫妇虽然简朴,但确实有有几分傲骨的。”
若不然,他们大可以跟着自己的儿孙去镇上,一家人团圆,而不是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过活。
这样的人,一来,是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自己孩子的负担。二来,这片土地即使再贫穷,同样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的家,他们不舍得离开。
从前下乡时,谢微凉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同样也在他们的身上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脱贫”一词的真切含义。
所谓扶贫,不能只是扶一时,而是要让他们有可以通过自己劳动换取足够自己生活甚至满足更高层面的需求。
第110章
而这,也正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先仆后继为了实现的目标。
而一旁的竹沫并不知晓谢微凉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是在听到她这样说之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正要书写什么,却见谢微凉不知何时已经转过身去,在眼前摆着的写了一半的纸上正写着些什么,神情凝重,只得作罢。
而谢微凉则是在经过方才那一番“有感而发”之后,脑海中顿时便文思泉涌,连忙将写了一半的奏折又添了几笔。
接下来的几天,一行人就这样走走停停,居然也赶在月底之前到了江南。
看着眼前与京城截然不同的景色,谢微凉忍不住探出头去,看着街上叫卖着的摊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流,一双眼睛看哪儿都觉得新奇。
“小姐,我们到了。”出门在外,竹沫也早已经习惯了“小姐”这个称呼。
而她们面前的,便是谢微凉早就已经在其他不知多少人口中听说过的——宁府。
听到竹沫的话,谢微凉不禁看向两人面前的府邸——说是府邸,其实这里更像是一处比较僻静的宅院。
她早在不少人的口中听到过“宁家”的大名了,亲自见到还是第一次。虽说在决定来之前,她就不断地在心中给自己做好建设,脑海当中更是预演了好几次。
可当她真正来到这里的时候,谢微凉才惊觉,先前的那些对于未知的不安早已经消散了大半。她对这里,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熟悉感在里面,情不自禁地便想要靠近这里。
仍由这种陌生的感情牵引着,谢微凉下了马车之后,才发现门口早已经有人迎接了。
还不待谢微凉开口,几人见到马车便早已经迎了上来,在看到谢微凉和竹沫两人之后,为首的妇人更是“囡囡”、“心肝儿”的叫个不停。
而她旁边站着的那位看起来面色严肃的老人,谢微凉细看之下才发现其已经有些微微泛红的眼眶。
“表妹回来了?”还不待谢微凉开口,一道温润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而谢微凉顺着这声音寻过去,映入眼帘的先是一方月白色的衣袍。
随后,那人的面容便显现在她的面前,端的正是一副君子如玉的模样。
“宁表哥。”虽然现在的谢微凉并没有见过眼前这人。可几乎是下意识的,她便认出了眼前这人——正是不久之前才同她通过书信的,宁府的大公子,宁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