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么用打岔,谢微凉倒是差点忘了自己要同谢訦说的事情,又听到他这样说,这才开口道:“臣妾想到,陛下既然已经属意于表兄入仕,不如便顺水推舟,让他参加这次选调考试?”
谢訦何等聪明,自然在谢微凉开口的一瞬间便知晓了她的用意,紧接着,他便开口道:“宁大公子无论是在书生中,还是世家子弟当中都颇有美名,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
只是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谢訦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担忧:“只是老师素来淡泊名利,不知可否会答应……”
“这好说。”听到谢訦这样说,谢微凉挑了挑眉,道,“臣妾亲自走一趟便是。”
正好,她也要去亲眼看一看这所谓的“江南宁家”。
三日后,一辆马车低调出门,只是明眼人便一眼可以看出,随行的那几个,均是不简单。
马车里,谢微凉坐在主位上闭目养神,而竹沫边安静地坐在一旁为她倒水斟茶。
其实她是想要让竹沫留在崇德殿帮着处理后宫事情的,可奈何她口口声声道自己多年未曾回宁家,也是想念的紧,而谢微凉又念着竹沫毕竟同她自小在宁家长大,宁家南迁,她应当也是有感情的,这才答应了她的提议。
更何况,现在的谢微凉对于宁家的了解并不多,为了避免出现纰漏,还是带着个熟悉的人比较好。
京城到江南路途遥远,纵使马车一路疾驰,最快也要十几日的车程。
而谢微凉虽说早就想要去亲眼见一见她所谓的“祖父”家,可奈何这对于她来说也是初次登门造访,礼数却是万万不能缺的。
是以一路上,谢微凉都在向竹沫询问着宁家人的喜恶,以及自己原先的习惯,以便不让宁家的人看出异常来。
而竹沫听到谢微凉突然这样问,虽然心中有些不理解,可还是十分细致地一一为她解释了。
兴许是前一夜太累了,就这样聊着聊着,谢微凉逐渐感觉到了几分困意。而一旁原本还应谢微凉的要求解说着宁家族谱的竹沫见状,声音也不自觉地小了些。
最后,见谢微凉睡着之后,竹沫这才小心翼翼地取过一旁的毯子盖到谢微凉的身上,随后才去检查她们的包袱。
这次出门路途遥远,可谢微凉在做这个决定时又是一时兴起,故而只是准备了几件最要紧的,是以竹沫在检查起来倒也还算轻松。
过了不知多久,马车渐渐放缓了速度,竹沫先是一愣,随后便又看了一眼后面还睡得正香的谢微凉,这才动作极轻的站起来,又拉开了帘子。
“怎么了?我们应该是还没到吧。”竹沫问着前面驾车的车夫。
“是的。”车夫也是谢訦安排的人,闻言点了点头,“已经到关卡口了,前面有一队人马正在过关,我们得过去排队。”
“好,那我和小姐说一声。”
然而还不等竹沫回头,马车里便传来了谢微凉的声音:
“可是出什么事了?”
“无事。”竹沫一边回应着,看到已经探出头来的谢微凉,便凑过去向她解释着事情的原委。
“既然如此,那我们去旁边排队便是,别挡了其他商队的路。”谢微凉吩咐道。
第108章
“是。”听到谢微凉这样说,车夫立刻应道,随后便驾着马车,一行人便排到了一旁。
而不知是否是因为此地是进入京城必备的一道关卡的缘故,这里的盘查显得格外的严格。又因为举行科考在即,这条入京的必经之路上便多了不少人。
谢微凉倒是对此并没有什么异常,反倒是还有心情从包袱里拿出自己带的前几日写的有关后宫选秀的选调计划纲要,着手完善起来。
而这对于在现代就时不时加班的谢微凉来说还称得上是正常的事情,在一旁的竹沫看来就显得有些诡异了。
她一边在心中暗暗感慨着自己的娘娘不愧是后宫的榜样,手上的动作却也没有停下,在一旁为谢微凉准备着防止她困倦的浓茶,还不忘从马车上端了几盘点心下来。
而站在那里的谢微凉虽然眼睛盯着手里的东西,可却依然不忘提醒竹沫将这些东西分些给随行的人们。
“路途遥远,大家都先吃些东西垫垫肚子吧。”
听到她这样说,随行的这些人先是一愣,紧接着在见到竹沫当真将那点心都一一亲自送到他们手里,这才连忙道谢。
一口点心下肚,大家等候的烦躁也随之少了大半。不过好在入京的人虽多,可多数都是一些进京赶考的书生罢了,这些人查验一下由户部和礼部共同分发的文牒,又简单查验一下他们携带的包袱,便也就放人进去了。
只是在查验到谢微凉一行人时,坐在座位上的那人神情却不自觉地严肃了些,将几人的文牒仔细核对之后,还又询问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