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后宫,但要考公(142)

作者:三重荆棘 阅读记录

只是如果是单纯为了最近的事情,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

注意到她的情绪,宸贵妃似是想到了什么,试探着开口道:“或许,可能是和那件事有关?”

闻言,谢微凉的目光顿时落在她的身上,露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模样:“说说。”

见状,宸贵妃的脸上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随后神秘兮兮地说道:“那还是前几日我听晚贵人说的,对了,你还记得晚贵人吧?”

谢微凉点了点头。

随后,宸贵妃松了一口气:“这就好。晚贵人的父亲不是在大理寺任职吗,自然也对薛程一案参与其中。据她母亲找她时所言,陛下的意思原本是要重办薛程以儆效尤,顺势将地方敲打一番……”

听到这话的谢微凉眉头微蹙,心中涌起一阵不好的预感。

而事实也的确如她所想的那样,据宸贵妃所说,大理寺少卿自然是领会到了谢訦的意思,事情本来也在按部就班地按照他的想法推进着。

可奈何以太后为首的一党不知从何处听说了这件事情,便暗中派了人去“打点”了一番,最后,薛程居然自戕在大理寺的狱中。

原本薛程的罪行已定,等待的便只是择日审判,然后在众目

睽睽之下处决,好给其他官员一个警醒。

可如此一来,那薛程的死便大有蹊跷,太后一党也可顺势在这件事情上大做文章,加之最近科考举行在即,然考生却隐隐有暴动之势,是以在考生当中已经开始有传言说当今陛下不作为,识人不清、听信谗言、误杀忠臣。

听到宸贵妃这样说,谢微凉忍不住冷笑出声:“荒唐,他薛程什么时候成了忠臣了,他也配?”

而宸贵妃听到这话之后眉眼间是深深的的担忧:“这些传言虽说是捕风捉影,也有颠倒是非黑白之效,可考生一腔热血,民众也并没有卓越的政治眼光,是以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又被有心人加以利用,恐怕……”

宸贵妃的这一番话倒是提醒了谢微凉。

她和谢訦一直都想要整顿前朝,便将目光放在了地方官员身上,反而忽视了这个王朝根上的问题——选官制度。

现在盛国虽说已经实行了以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可实际上效果却并不好,其中世家便是很重要的原因。在这项制度制订之初,先帝为了安抚世家,便在这其中增加了如若得到各地官员推荐,可酌情为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助力。

虽说这一举措在盛国刚建立之初有安抚功臣的意思,毕竟盛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些世家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又一力辅佐了先帝和谢訦两任皇帝登基,可谓是劳苦功高。

只是如此举措势必会留下隐患,世家也在这格外的优待中积蓄了力量,一步一步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上至京城、下至地方,处处都有世家的身影。

也许谢訦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才会突然提出要进行科举制度的改革。

只是不知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来。

突然,殿外传来小太监慌慌张张的声音——

“不好了娘娘!太极殿上群臣上奏,要求陛下暂停科举考试!”

第71章

“什么?”

闻言,谢微凉和宸贵妃顿时站了起来,宸贵妃便一脸怒意,率先开口道:“怎么回事,你且细细说来!”

闻言,谢微凉也站了起来,只是她显然是想到了什么,脸上满是忧愁。

下一秒,便听到小太监连忙开口道:“启禀两位娘娘,陛下正与群臣商量此事时,突然有人闯入大殿,直言考生与前往协调的官员发生了冲突,情急之下将人失手大伤,于是群臣激愤,要陛下给这位受伤官员一个交代,停止科考……”

宸贵妃在一旁听着只是觉得叹为观止,脸上的惊讶表情藏也藏不住,一双美目下意识看向身旁的谢微凉。

而此时的谢微凉心中只是觉得荒谬,想也不想地便问出了口:“大殿之上,群臣议事,如何能让一无名小卒闯了进去?”

然而话说到一半,她便突然明白了什么,怒极反笑:“怕是有人在暗中操控罢。”

更何况此事本就疑点众多,先不说大殿之上众多禁军如何能让人就这样闯了进去,而官员出行代皇帝办差身旁居然无人保护这件事更是令人疑惑。

要知道那位官员此行便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按理来说排场自是愈大愈好。

要知道就连当时号称秘密私访的孟京华的身旁也有一二护卫随行。

然而纵使谢微凉心中有满腹疑问却终归都只是猜想,随后目光又落在一旁还在候着的小太监,开口道:“罢了,你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