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温屿准备先前去裕和布庄打探,林裕和可有回城。
官府的差役上门来,传荀舫上衙,官府要马上开堂审与高狗儿的官司!
在猝不及防与混乱中,温屿与荀舫上了公堂。
第52章
今朝天气阴沉,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
虽说官府开堂让人措手不及,温屿与荀舫两人早有默契,得差役传话之后,分别去交代陈玉娘,拿证据。
赁的驴车到吉庆街头,两人一起下车,朝街尾的府衙走去。
时辰尚早,闲汉们没什么活计,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笑。
两人的衣衫破旧,走在繁华的吉庆街上很是显眼。
有闲汉朝他们打量过来,定睛一看,拉着同伴道;“咦,那不是上次去衙门告高家的荀五?”
“是他!”同伴认出荀舫,大声问道:“荀五,你的官司如何了?”
“马上开堂审理,我与娘子正赶去府衙。”荀舫答完这句,便不再说话,与温屿默默往前走。
“审案了!”那人来了精神,招呼道:“走,我们去瞧瞧!”
两人走在前面,身后跟着来看热闹的闲汉们。到府衙前,一辆马车停下,高狗儿并高氏兄弟下了车。
一个精瘦如猴,看上去极其精明的男人迎上前叫了声高老爷,再与高氏兄弟抬了抬手。
“快进去吧,孙知府邹通判都在了,公堂何等威严,可不能迟了。”瘦猴说着话,眼睛斜过来,掩饰不住的蔑视。
“高家请了梁铁嘴!”有人指着瘦猴说道,再看向荀舫温屿,“就他们夫妻,这穷酸样,哪能与梁铁嘴斗,人家可是做了多年的讼师,死的也能说成活的!”
原来瘦猴是讼师,高狗儿这次还真是做好完全的准备,要与她们一拼到底了。
讼师与衙门的官吏熟悉,精通律法,擅长钻研律法中的漏洞,照着案子琢磨,指点当事人如何辩解。
不过,大周知允许讼师代写状子,不允许讼师上堂,须得原告被告双方亲自对质。
高狗儿连看都不看温屿荀舫,脸上带着冷笑,昂首挺胸从荀舫温屿身边经过。高氏兄弟摆不出高狗儿的姿态,两人不断剜过来,恨不得将他们生吞活剥了。
无论他们如何说,如何的态度,温屿荀舫始终淡然,与门衙交代身份,朝公堂走去。
公堂并不大,甚至有些破旧寒酸。房梁下悬挂着“清正廉明”的匾额,山水屏风隔开后面的签押房。
高台上放着一张直背椅,公案上铺设的青色桌帏已经泛白,黑色惊堂木倒锃亮,朱笔墨笔整齐摆着印匣砚台边。
公案左右两侧,摆放着两张矮些的桌椅,分别为书吏以及通判的位置。
堂下两边的衙役手执黑白烧火棍,“肃静”“回避”的匾额,被告在左,原告在右。
地上有跪砖,除去有功名以及妇人外,原告被告皆要要按照规定,跪在跪砖上陈述案情。
温屿不动声色打量着公堂,荀舫悄然提心她主意后面签押房。她凝神一听,好像听到林长善在与人说话。
很快孙知府并邹通判从后签押房走了出来,记录案情的书吏紧随其后。
温屿收回视线,垂眸沉思。虽说林裕和那边没消息,林长善既然来了,就算不得最坏。
已经到了公堂之上,且案子热度还在,在舆论监督下,官府也要收敛些。
温屿很快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准备接下来的一战!
孙知府头戴青色双翅官帽,身穿绯色圆领官袍。他年过五十,瘦削,不苟言笑时整张脸的皮都耷拉下来,看上去颇有几分可怖。
邹通判头戴与孙知府一样的官帽,身上的官服是绿色。他身形粗壮,一张胖圆脸看似和气,只那双阴鸷的眼睛,莫名多了几分阴森。
三人分别落座,三班衙役齐喊“威武”,温屿肃立左后方,荀舫与高狗儿父子一起跪下。
孙知府一敲惊堂木,威严道:“诉人荀舫且道来,何事状告被讼人。”
在状子中已经写明了告状的缘由,在公堂之上仍旧要陈诉一遍。
荀舫朗声道:“因是娘子温氏的家财,故由娘子来作答,请孙知府准许。”
公堂外围着不少百姓,见状有人笑起来,道:“这荀五还真是没出息,让妇道人家出头,我看呐,这官司输定了。”
“张大郎,我看你是羡慕人家荀五没出息,还能娶到美娇娘,在这里
说酸话呢!”
“老子哪怕娶不到妻,也看不上你家那母大虫!”张大郎恼怒地骂了回去,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孙知府也惊讶了下,见堂外吵得厉害,一拍惊堂木,大声道:“闲杂人等都肃静!”
李巡检挎着刀走出去,吆喝着道:“公堂之前喧哗,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