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71)+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东家拿去用便是,何来还不还,说这些就生份了。”陈玉娘忙道。

温屿不再多说,道:“我先去忙了,午饭劳烦你。中午煮葫芦面片吃,再卧三只蛋进去,我们一人一只。”

陈玉娘忙应下,前去灶房煮饭,温屿拿着石黛去了正屋。

荀舫看到温屿进来,盯着她的眉毛半晌,忍俊不禁道:“不仔细看,我还以为你眉毛上卧着两条烧火棍。”

“滚!”温屿听他嘲笑自己眉毛粗,顿时懊恼得双眸圆瞪,骂道:“狗嘴吐不出象牙!”

荀舫笑个不停,怕笔尖上的墨汁滴到纸上,干脆放下笔,探头过来看温屿。

温屿也不理会荀舫,裁纸铺好,拿着石黛专心致志画起了草图。

荀舫看她画了一会,眉毛不住上扬,再去看温屿,嘴角又忍不住上扬。

她描稿比起字画水平高,只她那双眉毛,比她的描稿还要令人注目!

温屿无视荀舫的嘲笑,一心描稿,做好去找杨六加钱的准备。

到半下午,温屿描好了衫裙的稿,荀舫也边笑,边做好了字画。

待到快下学的时辰,温屿与陈玉娘交代了声,与荀舫一起前去四明书院。

“你进去找林山长,记住求人要有求人的态度。重要之事我说三遍,要放下身段,放下身段,放下身段!”

温屿一脸严肃,见荀舫目露嫌弃不耐烦,不客气伸手拍在他的腰上:“放下身段!”

荀舫腰间一痒,跳起来往旁边躲,气急败坏骂道:“烧火棍你别乱摸!”

温屿眼一横,正欲教训他,见书院门口的学生们跑出来,马上推开荀舫,一心一意守着杨六。

第39章

杨六从书院出来,因与温屿约好,也伸长脖子四看。他恰好见到温屿一巴掌打到荀舫腰上,乐得呲着满脸牙,抱着双臂摇晃到温屿面前。

“温东家厉害,在下佩服!”杨六朝温屿竖起拇指,意味深长朝荀舫那边瞥去。

温屿无视杨六的阴阳怪气,现在他在她眼里,就是白花花的雪花银。

“六公子下学了,天气热,上学真是辛苦。”温屿屈膝见礼,笑着寒暄,顺便在他身上扫过,猜测他将银子放在了何处。

说到上学。杨六就一脸的郁闷,看到荀舫朝书院走去,朝他努嘴道:“他去何处?”

“去书院找林山长。”温屿随口答了句,道:“六公子不必管他,我有事与你说。”

“他去找林山长作甚,难道他也想进书院读书?”杨六八卦地问道。

“上次在书院门口做买卖,林山长没计较,去跟林山长道个谢。”

温屿敷衍回答了一句,将她画的草图展开到杨六面前:“六公子以为如何?”

杨六立刻将草图拿到手中,认真仔细看起来,从起初的惊讶,渐渐看得失神。

温屿的画线条简单,寥寥几笔,将丽娘画得灵动而传神。画主要笔触在她身上穿着的宽襕裙上。

宽欗裙在大周最为时兴,裙子高腰及胸,交领中衣处,露出隐约的锁骨,裙摆在脚边堆砌散开,偶尔能见到星星点点,轻柔如雾。

周围车马行人不断经过,有认识的同窗看到杨六拿着画在看,好奇打量着他与温屿:“杨六,你又准备买扇面了?”

温屿听得很是高兴,书院的学生已认知她,说明她已经做到了买卖的高级阶段:推销的并非是货物,而是人!

“同学可需要扇面,我那里还有几幅。”温屿热情地道。

那人赶忙摆手道:“你的扇面太贵,我买不起。要是笔袋这些,我还能咬牙买上一两只。”

笔袋价钱虽便宜,销路却不错。温屿脑子转得飞快,打算以后的碎布,全部拿来做成笔袋卖。

温屿眼都不眨道:“笔袋啊,有,今朝我忘了,下次我来书院给你带来。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那人到处姓氏,让温屿下次带着笔袋时再找他,坐上马车离开了。

杨六看得无语,道:“走吧,去你的巧绣坊,我正好去探望玉娘。”

温屿心道也好,她也不客气,利索地上了马车。杨六望天,只能与小厮吩咐了句,跟在她身后上了车。

车厢宽敞干净,散发着阵阵冷香。温屿吸气一闻,惊喜道:“是玫瑰香气!”

纯玫瑰的香精,在后世都很昂贵。杨家做番邦货,马车中都洒比黄金还贵的玫瑰香,足以表明一件事。

杨六,有钱!

“何为玫瑰?这明明是蔷薇水。”杨六坐下来道。

“这是是从番邦来的蔷薇水?”温屿从善如流改口,手伸向座位中间放着的红木匣子上:“这里面装着蔷薇水?”

“是蔷薇水。匣子中却不是。”杨六实在忍不住了,乜斜着温屿道:“这草图该是荀大头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