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屿笑道:“我铺子现只有六公子一桩买卖,要是买卖不好,就是六公子不满意,玉娘可影响不了。”
“你......”杨六被噎住,气极反笑,道:“温东家能言善辩,在下甘拜下风。”
“六公子是如何认识了玉娘?”温屿好奇问道。
杨六神色不自在起来,含糊道:“反正就认识了,你问那么多作甚?时辰不早,我要回去了。你跟玉娘说一声,待我得空了就前去看她。”
以杨六的德性,估计又是在平康里这些地方认识了陈玉娘。
温屿暗自翻了个白眼,对于多情的欢场常客,她宰起来毫无愧疚之心。
与杨六道别之后,温屿回到巧绣坊,荀舫已经收拾好库房,买了五只炊饼回来,正在角门外张望。
看到温屿下车,他转身往门里走,问道:“都谈好了?”
温屿点头说是,荀舫去灶房取了炊饼出来,分给她两只,他自己留三只问道:“可要喝水?”
“等下凉了再喝。”温屿回道,咬着炊饼进去库房。
库房靠墙摆着几张高低不一的凳子,并非荀舫不尽心,巧绣坊只有这些,温屿只能道:“先让她住东屋外间的竹榻上,明早出去买张床回来。”
“让她住在你的银库上?”荀舫揶揄地道。
“闭嘴,你少惦记我那点银子。”温屿怒瞪过去,催促道:“快些吃,等下我们去接她。”
两人吃完饭,天气热出了一身汗,各自清洗了一下,赁了辆驴车去万民巷。
为了省灯油钱,又做了一天的活,万民巷不比瓦肆正是最热闹的时候,此时早已万籁俱寂。
温屿到了陈玉娘家门前,敲门之后还未做声,门一下被拉开了。
陈玉娘站在门后,看到是温屿,立刻激动地道:“温东家,我都收拾好了。”
温屿朝陈玉娘身后看去,地上堆着几个大包袱,她连锅碗瓢盆都一并收了起来。
看到陈玉娘那口小铁锅,温屿百感交集。
她终于有铁锅用了!
第37章
回到巧绣坊归置了下,温屿见陈玉娘低头抹泪,她大致说了平时作息,以及生活习惯。
陈玉娘这下顾不得哭了,赶忙认真听起来,不住点头道:“温东家放心,我都记在心里,不会给你添麻烦。”
温屿道:“你都看到了,我这里也穷,要努力干活赚钱过日子,所以没功夫多想。所以大家都没功夫多想。大家都累了,早些洗漱歇息吧,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陈玉娘忙下了竹榻,道:“我去给东家打水。”
温屿拉住了她,“我不是让你来做奴婢伺候人的,只管自己去洗漱就行了。”
陈玉娘眼眶又开始泛红,她咬住唇没让自己哭出来,嗯了一声。
大家各自洗漱歇息,第二天早上温屿起来,发现陈玉娘已煮好粥,陶罐中温着热水,拿着扫帚在洒扫庭院。
荀舫蹲在灶房外擦牙,陈玉娘接了他的活,他倒是一脸理所当然。
最近两人要分头出外忙碌,有陈玉娘在绣坊帮着收拾做饭,正好替他们省了不少的事。
温屿懒得搭理荀舫,与陈玉娘道了早,前去打水洗漱。
“等下你去买张旧床回来,我去趟布庄看布价。”温屿边洗着脸,边说道。
陈玉娘听到后,走过来道:“东家,我身边有几个钱,买床的钱我去拿。”
“旧床不值几个钱,以后算是巧绣坊的财产,还是我出。”温屿说道。
陈玉娘看着温屿身上已经洗得稀疏快破掉的衣衫,想了想道:“东家也不富足,去布庄顺便买匹布回来,我给东家做身新衫。”
温屿低头看着自己的衣衫,用些力气就会挣破,确实该换了。陈玉娘给她做衣衫,也是委婉还她买床的人情。
黄氏秦氏早就看到温屿穿得破旧,也知道荀舫
去铺子买了做好的成衣。哪怕嘴上客套一句都不曾听到,帮他们做身衣衫。
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只这一点,陈玉娘就比黄氏秦氏要强不少。
以后多的是还回去的机会,温屿便道:“行,我不会做衣衫,正好劳烦你。”
饭后,温屿与荀舫分头去忙碌。她来到裕和布庄,前几次的伙计恰好在,彼此已经熟络起来,他热情迎上来问道:“娘子又来买绣线了?”
温屿笑着道:“我来买布。”
伙计领着温屿去了卖布的柜台:“娘子先随便瞧,看喜欢何种面料,花色。”
温屿道好,仔细挑选起来。布帛的价钱不一,杨六出两百两银子,她肯定不能在布料上省成本,亦不会买素缂丝。
丽娘是在中秋赏月上穿着,到时候天气已经转凉,布料不能太薄。亦不能太厚,会有失灵动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