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178)+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祖母!”荀大郎赶忙捂住了张氏的嘴,气得咬牙切齿地道:“说你老糊涂,你还真是老糊涂,人家现在可是举人老爷,你不要命了!”

他下了死力,张氏呜呜地含糊叫嚷,被拖拽着出了堂屋。

荀舫摇头叹息,终究是什么都没再说,起身朝三叔公一礼,大步离开。

三叔公急了,连拐杖都没拿,急着追了两步,差点摔倒在地,才扎着手停下来,蹒跚着退回椅子坐下。

“无知妇人!真真是无知妇人坏事呐!”三叔公拍着大腿,气得稀疏的胡须乱颤,差点没晕过去。

荀大郎将张氏交给林氏与妻子看着,跑着赶回堂屋,见荀舫已不见人影,他转头四望,焦急问道:“五叔呢,三叔祖,五叔呢?”

“你问我作甚,你去问你那好祖母!”

三叔公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荀大郎唾沫横飞道:“人家客客气气上门,你那好祖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当做仇人一样看待,左一个野种,又一个野种。人家已经是朝廷的举人,是官身!没当场翻脸,已经是人家大度!”

荀大郎被骂得抬不起头来,懊恼不已。换做是他,肯定咽不下这口气。

“三叔公,该怎么办呐?”荀大郎没了法子,愁眉苦脸地问道。

“能有什么法子,先前跟你祖母已经千叮咛万嘱咐过,她就是不听!”

三叔公想起来就头疼,张氏自从荀大东家死后,性子愈发尖酸,嚣张。无论好话歹话,一律听不进去。

荀大郎阴沉着脸,眼珠子转了转,挥手让荀二郎他们出去,上前对三叔公说了几句。

三叔公怔了怔,沉思了一会,道:“自从你祖父走后,荀氏是一日不如一日。一众儿孙,拼不出个有出息之人。你家那布庄,连着亏损银子,怕是也撑不了多久。一大家子要张口

吃饭,家产变卖得七七八八,再这般下去,宅子铺子都保不住,偌大一家子,如何能活得下去。五郎今朝有了出息,来年春上再考中进士,以后出仕为官,手指缝中随便漏点出来,就能跟着吃香喝辣了。”

他抚着胡须,想着自己在私塾念书的孙儿,以后有荀舫这个靠山,指不定能入朝拜相......

“就算五郎春闱落榜,一个举人的功名是板上钉钉之事了。巧绣坊如今赚得金山银山,都是荀氏的家财!”

荀大郎听得垂涎欲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阴恻恻道:“祖母一向心疼我们一众儿孙,为了我们,祖母什么事情都肯做......”

三叔公道:“能成大事者,皆心狠手辣!既然已经想好,就要干脆利落,早些让五郎认祖归宗。”

两人凑在一起,低声商议了一阵。荀大郎叫来几个兄弟,再与他们说了起来。

荀舫离开荀家,叫了辆驴车回书院巷。

温屿正准备用饭,见到他回来,马上问道:“你去何处了?”

“我出去了一趟。”荀舫见案桌上摆上了饭菜,挽起衣袖去净手回来,坐着吃起了饭。

“别看着我,吃你的饭,明朝我们出城去墓地。”荀舫头也不抬,对盯着他,神色不悦的温屿说道。

温屿扬起了眉毛,看兄妹俩眼珠咕噜噜转悠,偷听他们说话,便没再多问。

饭后,兄妹俩玩耍了会,温屿让他们去洗漱歇息,她来到花厅,踢了踢躺在榻上的荀舫,道:“说吧,老实交代,你去做什么了?”

“我就去了趟四明书院,又去了荀家一趟。”荀舫懒洋洋答了句,一眼斜过来。

“等着吧,我说过,荀家的事情你不用操心。”

“既然你这么说,我就不去操心了。”

温屿回了句,在旁边的榻上躺下,捶着酸痛的手臂,诉苦道:“今天来了好多给你道贺的人,我陪着笑招呼,还置办酒席招待他们,出钱又出力。”

“呵呵,收到的贺礼都归了你,你难道还想要酬劳?”荀舫不客气戳穿了温屿的小心思。

温屿立刻不捶了,振振有词道:“我将林东家送来的燕窝补品,装了满满一匣子送到林山长的府上。书院的其他先生,你总该要去答谢一二。还有府衙那边,邓知府管通判,钱粮胥吏,府学的博士教渝,礼都不可少。贺礼都堆在库房,你自己去选去分,把礼送出去!”

“知道了。”荀舫懒洋洋答了句。

温屿说道:“对了,林东家今天说,他在京城有间宅子空着,离贡院近,去京城时你若不嫌弃,就在他的宅子落脚。我替你不嫌弃,已经答应了下来。”

荀舫阴阳怪气道:“你既然已经替我不嫌弃答应了,我哪敢驳斥你温大当家的意见。”

“既然不敢驳斥,态度要恭敬些。”温屿抬着下巴,很是不可一世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