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169)+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温屿笑而不语,让汤七娘子稍等,去绣房与沈琼花抬了架子出来,架子上,挂着汤七娘子的衫裙。

松烟绿的素锦衫裙,无一丝多余累赘的绣花。只领口与常见的交领抹胸不同,在胸部上面开口,采用了对襟样式,用同样的布料做了花朵盘扣,扣子则是用贝壳打磨,包边做成。

贝壳随着光线的不同,散发着不同的颜色。

最最令人眼前一亮之处,还是裙子配的腰带。

腰带亦用松烟绿的素锦做底,上面镶嵌着一粒粒细小的珍珠,相当于是一条珠带。

腰带用了隐藏的系扣,在扣子处,垂着两条细带。每条细带上,各自垂着一颗食指大小圆润的珍珠。

素锦不贵,但量极少,大多都是织锦,像是这种松烟绿的更不多见。

细小的珍珠不值钱,最费力的地方,在手工钻孔串珠子。

温屿花了三两银子,买了一匣子细珍珠。再费尽心思找到工匠,又花了足足五两银子的工钱。

一匣子细珠,破损了近三分之二,堪堪串了一条腰带后,只余下二十来颗。

其实温屿也可以用黏贴的方式,这样更省力省钱。现在的胶大多是熬煮的骨胶皮胶,或是杜仲树的树胶,要不就是浆糊糯米灰浆。

糯米灰浆最为牢固,成本昂贵。珍珠太小,很容易沾到布上,有失美观。

其他胶水都不牢固,这条腰带是独立样式,可搭配其他的衫裙。

要是珍珠掉了,自己补上去很是麻烦,肯定会惹来抱怨。

温屿想做长久的生意,就不能图省钱省事。

汤七娘子看得激动极了,陶嬷嬷也高兴地轻轻掀开裙子细看,从贝壳扣子看到腰带,惊讶地道:“这些珍珠竟然是穿了上去!”

温屿见陶嬷嬷懂行,笑着道:“是穿上去的,这样牢固。”

“温东家费心思了。”陶嬷嬷夸赞道。

“我这里还有备用的珠子,只是不多,要是掉了,可让婢女穿上。”温屿说道。

温静训坐在矮凳上,嘴里含着糖,像是只小松鼠般嚼着。她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瞪着裙子,老成地叹了口气,道:“好美的裙子啊!”

汤七娘子看向温静训,幼童不会说谎,她愈发兴奋,道:“温东家,我借下你的屋子,且先换上试一试。”

温屿笑着道好,东屋榻上堆着荀舫的被褥,西屋住着温屹一家,她便带着汤七娘子到了堂屋。

堂屋没人,洒扫得一尘不染。关上门,明瓦明亮。汤七娘子也没说什么,脱下厚衫换上了裙子。

温屿与沈琼花在旁边帮忙,查看着肩膀腋下等地方的松紧。

汤七娘子过了一个年,又圆润了些,腋下肩膀处稍许有些紧。

不过她里面还穿了厚里衣,天气热起来,到时候她换上轻薄贴身的里衣,尺寸就合适了。

陶嬷嬷抿嘴笑道:“七娘子要忌嘴,少吃一些了。”

汤七娘子满心满眼都在新衫上,嘿嘿笑着任由陶嬷嬷打趣。她拉着裙摆左看右看,笑得牙不见眼,“真真是太好看了,我真舍不得脱下来。”

陶嬷嬷笑道:“七娘子还是先脱下来吧,等下回去穿给老夫人看,就可以再穿一次了。”

汤七娘子再看了一会,终于依依不舍脱下裙子,换上了自己的衣衫。

温屿取了软布来,仔细替她包好,将布袋装着的珍珠给她。

汤七娘子结清了余下的三十两银子尾款,高高兴兴跟陶嬷嬷离去。

过了七八日,温屿接到了两身夏衫的买卖,一身温屿要价一百两,一身要价一百五十两。

两个小娘子都是在汤七娘子的及笄礼上,看到她的衣裙,实在喜欢,找到了巧绣坊。

家什那边,林裕和差庆喜前来,给她送来了先期的账目。

温屿只一看,便知道银子来了!

就算余下的一半家什都卖不出去,只算卖出的这些,就已经能盈利。

温屿美滋滋等着收银子,春闱考试放榜了,成绩传到了明州府。

杨六考中五甲,挤进了同进士末尾。

同进士比不得进士,被称作“如夫人”。但杨家有钱,求个官不在话下。

且同进士也并非比不过进士,大名鼎鼎的朱熹,曾国藩都是同进士出身。

杨家从此从富,一脚踏进了贵。杨三爷连放了三天的爆竹焰火庆贺,杨六谋了个小县的县令官职,从京城衣锦还乡。

陈玉娘八字的谣言,再无人提起。

这天上午,杨六从一堆酒宴中闲下来,来到了巧绣坊。

如往常一样,从角门进来,就大声喊道:“温东家!”

温静训在天井里玩耍,稚声稚气答道:“姑姑不在。”

杨六一愣,上下打量着她,道:“小娘子,你是谁,算了,且不管你是谁。你姑姑去何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