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157)+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这笔银子,差不多等于黄氏以前一年的收益,养活普通一家已经绰绰有余。

而且温屿早在一进门,就先看了梁逊生的穿着。他身上穿着织锦缎的皮裘,先前她问他是否要做毛料大衣,他连价钱都没问。

得了他这个客人,给他做四季衣衫,一年下来肯定赚得比戏服还要多。

温屿暗爽不已,现在已不愁客人,她要开始着手找绣娘了!

第78章

订单在手,温屿开始着手找绣娘,同时也想着改变现有的月俸方式。

选在绣坊只有陈玉娘与黄氏两人,大妮儿还在用碎布练习针法,生意也不多。她与绣娘按照净利三七分,相当于小作坊的起步阶段,这种方式不会有问题。

扩大规模之后,就进入了中小型企业,必须有规章制度,以及财务制度。

首先是企业的成本盈利,属于企业机密。人一多,难免心杂,财务这一块就更应该谨慎,她这个老板赚多少钱,更不应该让底下人知晓了。

荀舫从书院回来,看到温屿歪在桌前,脚底踩着薰笼,嘴里咬着笔头,手撑着头在发呆。

站着看了会,温屿姿势不变,像是被定住了一样。他不禁放轻手脚走上前,手在她的面前来回挥舞,故意压低嗓子慢慢道:“回魂了,回魂了咧!”

温屿其实早就听到了脚步声,她只是不想动弹而已,朝天翻着白眼,拿笔尖去戳荀舫的掌心。

荀舫倏地收回手,在她对面坐下,拿起她面前的纸看了起来,眉头一挑,道:“巧绣坊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以客人为上,此话没错,以你为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一呼万诺,你这是要占山为王了?”

“我就是随手一写......”温屿趴在手臂里,打了个呵欠,“你别在意这些细节。”

“你将心底的想法写了出来而已。”荀舫不客气戳穿了温屿,得了她的一声呸。

“每月歇息四日,嗯,不错。以冬至为界,白日长的时候,当差时日从辰正到酉中,日短时从辰中到酉正,算得是清闲。生病以及三代血亲婚丧嫁娶,可告假,在三日内月俸如数发放,超过者则按照天数,按照比列扣除.....”

读到这里,荀舫话语一顿,嘀咕道:“你难道给她们固定的月俸了?”

他往下继续看去,恍然大悟哦了声,“月俸果然改了,固定的月俸每月五钱银子,当差时日的午饭补贴,每月补贴一钱银子。中秋冬至新年发放节礼年礼。做满八个月以上,年终则都有奖励。每年的固定月俸上涨一成,做到年老告退,每年可领取十两银子的养老金,直到去世为止。”

“养老金。”荀舫神情复杂,他直视着温屿,道:“你们那里每人都有养老金?”

温屿道:“有。不过有多有少,每个月领的钱,扣除一部分,到老的时候发放。这个很复杂,三言两语解释不清。”

荀舫沉吟了下,“你可有算过,到时候这笔支出,巧绣坊可能承受得起?”

温屿坦白道:“我现在也不知道,毕竟是一种尝试。绣娘的眼睛毁损得厉害,一般来说能坚持到五十岁左右就了不得了。活着要吃喝,又干不了什么活。久病床前无孝子,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手上有钱,跟前才有孝顺儿孙。要是巧绣坊到时候还在,她们不离不弃一路过来,我做不了太多,每年有银子拿,家人舍不得她们死。且每年十两银子,起初她们肯可能赚得少一点,随着时日的增长,我能留下她们,每年肯定给绣坊创造了不止十两的利。这是对她们的反哺,也是商人该有的责任与良心。”

荀舫神色动容,深深凝视着温屿半晌,垂眸看了下去。

“每月累积活计金额,单件金额在十两银子以下,按照卖价的百分之十提成,在十两银子到五十两,按照卖价的百分十五提成,五十两以上,百分之十七的提成。”

他算了一下,“如果一个绣娘每个月十两银子的绣活,不算年礼节礼年终奖励,月俸加上午饭补贴,实际上是六钱,提成一两,每个月能拿到一两六钱。只能做出十两绣活,月俸不算低了。五十两银子的话,每个月能拿到八两出头的银子,差不多是陈玉娘的水准。五十两以上的提成,我估计没人能做到,除非有特别厉害的绣娘。”

单价越贵的绣活,需要的时日越长。比如三个月做成一件两百两的衣衫,提成百分之十七,则是三十四两,分摊到每个月,也就十一两三钱左右。

巧绣坊迄今为止最贵的一件绣活,便是玉娘的两百两,陈玉娘紧赶慢赶,用了近三个半月。算下来每个月合计不到十两,与温屿给净利的三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