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146)+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温东家,六少奶奶与六公子新婚燕尔,你却让绣娘陈玉娘给六少奶奶做衣裙。这......”

郑氏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下来,神色欲言又止。

四明书院韩盛林闹那一场,有小娘子曾经耳闻,汤七娘子也想了起来,看着许氏,神色变得尴尬起来。

许氏想起陈玉娘是谁,毕竟刚成亲,虽是杨六送她的衣裙,难免感到膈应,脸上就透露出几分不悦。

郑氏看着大家的反应,心里得意,斜撇着温屿,道:“温东家,开门做买卖,别只管着赚钱,这人的品行才最最重要。你这般做,岂不是存着心给新婚夫妻添堵?”

锦绣坊罗员外丢了林裕和这个大客户,明里暗里使绊子。要是平时,温屿退一步也就算了。

但关乎着巧绣坊以后的买卖,温屿肯定不会忍。

“郑娘子,我比你年轻,按理说年轻人该尊着长辈,可惜有些长辈,为老不尊,就怪不得别人。不知郑娘子可有读过书,可知倚老卖老这句话的意思?”

平时大家有个口舌不快,言语也拐了十八个弯,说得极为委婉。

像是温屿这般辛辣直接,大家小娘子何曾见过,暗中兴奋不已,瞪大眼兴致勃勃看着。

郑氏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厉声道:“在座的各位,莫非都没读过书不曾,谁像你这般,读过几本书就到处冒充读书人!”

“读书人冒充不来,就像你一样,只能充作员外郎的妻子,可惜朝廷不给你诰封,你称不了夫人。”

温屿将罗员捐官得虚名的事情,不留情面直言讥讽。郑氏气得嘴唇都哆嗦,一时说不出话来。

“品行与名声,名望,地位,自己往脸上贴可不算,顶多最后得个脸皮厚。”

温屿不给郑氏说话的机会,口齿清楚,条理清晰道:“我与你无冤无仇,你故意挑拨离间,是因为林东家原本在你家的锦绣坊做衣衫,现在林东家改在巧绣坊做,我挡了你的财路了。”

她淡然一笑,道:“同行相争本属正常,但你要争,也要正大光明,堂堂正正。为何林东家不在锦绣坊做衣衫了,只因为你锦绣坊做得丑啊!”

“你,你......”郑氏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脸色发青,手指着温屿往后退,她的婢女赶紧上前,搀扶着她坐了下来。

“再说六少奶奶这身衣裙,乃是巧绣坊的绣娘黄氏所做,陈玉娘只是在旁边指点。六公子早就听过陈玉娘的名声,他是明理之人,从不信这些毫无根据,牵强附会的传闻。照你所言那般,六公子今年该落榜才对,偏生六公子高中了秋闱。林东家也不信这些,莫非,他们的见识都不如你?”

温屿步步逼近,一字一顿道:“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不是拿来显摆,而是能明事理。四季变换,日月交替,刮风下雨,这叫自然变化。五月不叫恶月,五月正是麦收时节,插秧种谷,代表着新生,有盼头。生在五月的人并没有罪,生在任何时辰的人都没罪!”

以前林裕和也有克父克母的名声,虽然温屿没有指出来,大家都心知肚明。

再看林裕和今朝的富贵,结果不言而喻。

郑氏惨白着脸,靠着婢女不断喘粗气。大家谁都没有说话,气氛一时尴尬起来。

水榭边的争执,早有人去回禀,林裕和带着杨六方嬷嬷他们走了过来。

大周民风开放,大庭广众之下,大家也不讲究男女之防。林裕和抬手团团见礼,笑道:“水榭边凉快,你们小心些着凉。”

“咦,罗太太可是身子不舒服?”林裕和关心不已,对方嬷嬷道:“嬷嬷你快扶罗太太回屋歇息。”

方嬷嬷上前,与婢女一起扶着罗氏离开。杨六对温屿道:“温东家,荀郎君怎地没来,离秋闱还有三年呢,他这般早就在家埋头苦读,准备考功名了?”

原来荀舫也要考功名,可见陈玉娘的八字传闻,确实无稽之谈。许氏心里那点芥蒂,此刻全部烟消云散了。

温屿睁眼说瞎话,笑道:“考功名可不易,他早起晚睡苦读书,天气转凉,不小心生了病,在家养着呢。”

六嘿嘿笑道:“他就是身子弱。温东家,你绣坊可得空,我想请你帮我赶做一身御寒的大氅。大氅也不要绣花,只在里子绣几个吉祥的字即可。”

温屿满口答应了,“绣几个字而已,快得很。”

杨六说定之后,看上了湖中的鱼,对林裕和道:“林东家,可能钓你几条鱼?”

“这有何不可,去那边的亭子中钓,最舒适不过。我让人给你们备鱼钩鱼饵。”林裕和指着湖心亭道。

杨六高兴地叫上同伴,沿着九曲廊桥去了湖心亭。汤七娘子走到温屿身边,迟疑了下,小声道:“温东家,你的绣坊可是忙得很,无法接绣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