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134)+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床上的被褥掀开,只有一只枕头,而温屿住在东屋。

难道他们夫妻并不住在一处?

玳瑁不敢多问,将杨六在床上放好,去灶房打了水进屋,捡着先前的碎布,给杨六擦拭了手脸。

温屿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不放心对玳瑁道:“你要不错眼守着,防着他仰躺着睡,要是夜里呕吐,别把自己呛死了。”

玳瑁连声应下,搬了凳子寸步不离守在床头。

荀舫被鸠占鹊巢,黑着脸转身走了出屋,对温屿道:“你要给我买新床褥。”

他们只有一床被褥,已经到了秋天,又是芦苇絮的褥子,已经睡得硬邦邦。

温屿早就想换了,当即爽快应了。荀舫这才勉强满意了些。夜里天气不算冷,他去天井搬了竹躺椅到堂屋,吃了一会酒,困意袭来,和衣躺着对付一宿。

天蒙蒙亮,杨六酒终于醒了,他茫然睁开眼,看到黑黢黢的屋顶,腰间搭着的粗布被褥,晕乎乎地坐了起来。

趴在床沿的玳瑁被惊醒,揉了揉眼,含糊着道:“少爷醒了。”

“这是什么地方?”杨六口渴头晕,蒙着头问道。

“这是巧绣坊,少爷吃醉酒,荀郎君将屋子让给少爷住了。”玳瑁答道,取了外衫过来,道:“少爷快穿好,我们赶紧回去,别让老爷发现。”

昨夜的事情在杨六脑中闪过,他心情低落,默默穿着衣衫鞋袜,转头打量着寒酸的屋子。

玳瑁飞快地理着床铺,杨六走出屋,看到荀舫躺在竹椅中,不禁愣了下。

荀舫听到动静睁开眼,又很快合上,“自己去打水洗漱,不送。”

杨六还有些别扭,垂下眼帘抬手一礼,一声不响转身走出门。

晨曦中的小院宁静,桂花香气扑鼻,他站在廊檐下,转头回望,屋中一片静悄悄。

玳瑁从井中打了水,井水冰凉,杨六掬水洗了洗,顿时清醒不少。

他深深呼出一口气,萦绕在胸口那些烦闷,仿佛也随着散了。甩着手上的水珠,恋恋不舍打量着院子,大步从角门离开。

夜里折腾得晚,日上三竿之后,温屿还在沉沉睡着。

荀舫不悦前来砸门,喊道:“起来,有人来找你!”

温屿被惊醒,痛苦地在床上滚了滚,打起精神穿衣下床。

“谁来找我?”温屿走出来,睡眼惺忪问道。

“万花楼的鸨母。”荀舫指着天井,道:“她在那里等你,说是要找你做衣衫。”

温屿顿时精神抖擞起来,很快原谅了杨六。

看来丽娘的那身衣裙,替巧绣坊打出了名声。不过一夜之后,生意就找上门了!

第69章

温屿飞快洗漱了下走过去,不动声色打量着张妈妈。她约莫四十岁左右,一张脸抹得雪白,脂粉覆盖下,眼角的皱纹仍清晰可见。头上也出现了银丝。虽是如此,依旧看得出年轻时颇有几分姿色。

“对不住,让你久等了。”温屿见张妈妈站了起来,忙歉意地福了福身。

张妈妈一双锐利精明的眼睛在温屿身上来回打量,脸上堆满笑容,八面玲珑地道:“昨日过节,温东家定是忙得太晚,是我来得早,叨扰了温东家歇息。”

温屿也笑,招呼张妈妈坐,亲自提壶给她的茶盏添了水,问道:“不知张妈妈前来找我有何贵干?”

张妈妈道:“听说巧绣坊的针线活做得好,我也想给楼里的姐儿们做几身新衫。姐儿们长得快,去岁做的新衫,今年穿着就短了。来楼里的客人,就图个新鲜,熟客多来几次,姐儿们次次都要换衫,哪能穿着先前的衣衫见人。”

绣坊最大的主顾,一是达官贵人富绅,二是青楼楚馆。前者有银子,后者有需求。

听张妈妈的意思,万花楼要做不少的活,这是一笔大买卖。

温屿听过万芳楼,与群芳楼不相上下,在明州府都是数一数二的花楼。

不过,温屿从先前的喜悦中冷静了下来,问道:“张妈妈,你是打算给楼里的姐儿们都做新衫,还是只给楼里的红姐儿们做,打算拿出多少银子来?”

张妈妈被问得愣在那里,脸上就不免带了几分不悦,“温东家可以去打听一下,钱袋里没个几两银,连门都不敢进来。一桌酒水,至少十两起。要楼里如媚卿,酥云,念奴儿她们出来见上一面吃杯酒,没个三五十两,可是万万不行!”

温屿笑道:“妈妈误会了,巧绣坊是按照妈妈的打算,来给姐儿们做新衫。妈妈拿出五十两,我会根据姐儿的相貌,气质,选合适她的布料,颜色,配上花样。十两也好,五十两也罢,无论银子多少,都要做出让客人满意的东西。”

张妈妈神色稍霁,道:“我就是听说巧绣坊的绣活花样都好,这才找了上门。今年楼里姐儿们前些时日才做了新衫,连冬日的衣衫都做好了。现楼里的金钿儿长大了,待来年开春梳拢,我要给她热热闹闹办一场。温东家可以去打听一下,我向来心疼人,舍得给她们花钱。金钿儿自小金尊玉贵养着,我哪能委屈了她,准备给她做一身新衫。像是玉娘那样式的,也不拘价钱,哪怕三十五两,只要金钿儿高高兴兴,我这个妈妈,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