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经营发家日常(131)+番外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温屿窃喜不已,赵牙人佣金拿到手,热情无比地陪着他们去过契。

官牙这时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按照他们交易价钱的一千九百两,朝廷规定的印契钱为百分之四,契书的钞旁定帖钱一百个大钱,头子钱为印契钱的百分之三,堪合钱一两,过割税为百分之二。所有官府要征收的税,加起来足足要一百一十六两九钱。

牙行的费用则为百分之二,即三十八两。

官牙与官府熟悉,精通与胥吏打打交道。最终这笔买卖交易所有的税,加起来一共出了九十五两。

温屿估计,这九十五两,肯定还有一部分留作了胥吏的经手银。至于实际上上缴朝廷的赋税多少,温屿就没多问了。

官牙看温屿是大客户,痛快便宜了三两银,只收了三十五两的佣金。

税与佣金由买卖双方各出一半,乌衣巷的宅子,温屿共到手一千八百三十五两。

收飞钱劵还要给一笔费用,且温屿与沈员外同在明州,官钱铺是办理不同地方的飞钱,她只能全部收现银。

足足一百多斤的银子,沈员外用三只匣子装着送到巧绣坊,温屿守着荀舫搬进去,又喜又忧。

喜的是她有现银,无需再找林裕和借钱。忧的是这么多现银放在家中,她几乎夜里都睡不好,寸步不离守着。

幸好过了两日,周先生的女儿女婿陪着他们夫妻回到了明州府。温屿也找匠人将宅子看过,一切都妥当之后,周先生看在林山长的份上,便宜了五十两将宅子卖给了她,屋中的笨重家什,连着厨房的碗盘等,全部留了了她。

这笔税费,牙行也替她省了不少,共花去六十五两。加上牙行的佣金,房价,温屿一共花去一千零一两五钱。

钱花掉大半,新宅到手。

赵牙人说离明州府约莫三十里的地方,有大约二十五亩田产要卖,问她可有兴趣。

三十里不算太远,温屿与他约好,明朝就去看田。

一切都顺顺利利,办好一件大事,明州府的秋闱也考完,中秋正式来临。

秋闱要中秋后放榜,从考场出来的考生们,到处吃喝游玩,交友,街头巷尾到处人流如织,热闹极了。

宅子还要收拾,温屿也不急着搬。中秋仍在巧绣坊过,中午之后,她就让黄氏回去过节了,他们几人买了鸡鱼,加上林裕和送来的螃蟹,一起过了个丰盛的中秋。

饭后消食,温屿见月色宜人,想着外面热闹,陈玉娘在小院困了许久,连院门走没走出半步。便叫上她一起,出去走动消食。

明州府的河岸两畔,铺子宅邸灯火通明,月光下的河流像是一条玉带,波光闪烁。

华丽的画舫在河上穿梭,里面传出管弦丝乐,花娘们与客人们的吃酒调笑声。

温屿紧盯着来往画舫打量,想找出丽娘在哪一艘上,她可有艳冠群芳。

跟在后面的荀舫不耐烦了,催促着温屿回去:“有甚可看之处。”

他见温屿不搭理,使出杀手锏,上前凑在她耳边道:“绣坊还有千两银子。”

温屿当即叫上陈玉娘,转身往回走,道:“时辰不早,我们早些回去歇息。”

陈玉娘虽难得出来,她已经习惯了巧绣坊的宁静,对外面的喧嚣吵嚷,反倒不适应。听到温屿要回去,暗自舒了口气,高高兴兴跟着她回去了。

回到绣坊,温屿先奔回卧房看她藏在竹榻下的银子,见完好

无恙之后,才前去洗漱歇息。

回到床上,温屿刚睡着不久,醉醺醺的杨六前来了。他将门砸得砰砰响,荀舫黑着脸去打开门,一脸不悦道:“这般完了,你要作甚?”

杨六侧身挤进来,喊玳瑁搬了吃食酒坛进来,对睡眼惺忪走出来的温屿道:“如此良辰美景,岂能辜负,我们来吃酒!”

温屿没好气地道:“难道你已经知道秋闱考试结果,你落榜失心疯了?”

“放榜还早着呢,你怎地总没好话?”杨六叉着腰,对温屿吹鼻子瞪眼。

“算了算了,我不与你计较。”不待她说话,很是熟门熟路地指挥玳瑁搬矮几,凳子到天井。

“咦,桂花开了,正好佐酒!”杨六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

温屿见杨六浑身酒气,与醉汉没办法讲道理,只能叫上荀舫,陪着他坐了下来。

杨六拿起一坛酒,拍开酒封,直接仰头咕咕喝了一气。酒洒出来,溅了一身一脸,他也浑不在意。

温屿见他似乎是有心事,还没问出口,只见他扔下酒坛,嗷地一嗓子,伤心大哭起来。

第68章

杨六突如其来的一哭,温屿荀舫面面相觑,两人都傻了眼,一时都没做声。

陈玉娘在厢房听到哭声,穿上衣服出来看究竟。温屿皱起眉,荀舫看着他糊满脸的鼻涕眼泪,实在眼睛疼,对蹲在屋檐下的玳瑁道:“快把他扶进屋,深夜里嚎什么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