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慌!农门肥妻她有物资空间(429)

作者:山上有木 阅读记录

方老太、春娘和铁头也在船上呢,可方新桃都没理他们,说完话就走了。

方老太那叫一个气啊,可还得往肚子里憋回去,没办法,这会她还要求着人家呢。

县城里虽然没有外头这么乱,但也是人心惶惶的。

许多商铺都关了门,营业的基本都是酒楼饭馆、客栈,再来就是杂货店和米粮店,但那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一般人真心不敢进去。

当然了,有钱人无论何时都能夜夜笙歌,老百姓能得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已经谢天谢地了。

方至诚去找武大叔了解了一下县里的情况,原来周县令借着上次年县令一事,直接将涉案人员的家宅产业拿出来收留灾民。

那些问题不大要找补挽回错误的人便趁着这时候捐钱捐物,以求有个好下场。

为官作宰,灵活变通很重要,水至清则无鱼,周县令这般行事倒解决了眼前不少难题。

方至诚和杨初意将亲近的几户人家住店里,房间不够就打通铺,其他人去衙门安排的地方,趁现在来得早还有位置,还是别一股脑挤在店里了。

次日,方新桃和林家也来了,又过两三日,县里已经开始变得拥挤起来。

大家心里想的是,说不定县里有什么好事,要是我不去,也许就轮不到我了,那还是去吧。

加上衙差们积极鼓动,那些地势低的村落的人们都转移了。

“听说三天后要泄洪啦?”

“赶紧的吧,泄完老子就回家,天天关这在里我都要窝屈死了。”

“你想得美,泄洪是啥你知道啊?那闸一放,我们这地界比前些天发大水还惨。”

“不能吧?”

当人们还在讨论泄洪时,噩耗传来,大坝决堤了。

奔腾的赤色洪水,夹杂着泥石流,毫不留情地吞噬着房屋和田地,所到之处均被粘稠的泥浆覆盖。

虽然周县令已经通知河岸两边和下游的人们撤离,但总有侥幸之人仍磨蹭犹豫着,所以造成了不少伤亡。

人们流离失所,只能涌进县城里寻求庇护,但县里地方有限,再进来必定会引发混乱,周县令只能将难民安排在城外等待救济。

清理重建比择地安居更难,周县令号召壮士好汉一起帮忙,在城外适合的地址搭建临时的草棚,让他们不至于露宿野外。

难民也要以工代赈,干坐着的话还不知何时有落脚的地方呢。

杨初意嘱咐即将要出门的方至诚,“诚哥,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听到没?”

黄老二一把揽住方至诚肩头,酸道:“唉哟喂,你俩天天腻歪的哟,快走了。”

方至诚朝杨初意摆了摆手。

小虎赶忙喊话:“爹,要注意你的老腰,知道了吗?”

小虎娘摸摸他脑袋,“去去去,净乱说,你爹不要面子的啊。”

小虎哼气道:“我都长大了,您也别老是在外面摸我脑袋,我不要面子的啊。”

“你长多大都是我儿子,怎么就摸不得了?”

“哼,不理娘了。”

小虎娘抱着小狼笑道:“我们不理别扭的哥哥,今天钱家施米,娘带你排队领粮食去。”

如今灾荒,官府并未开仓放粮,而是民间几个有底蕴的家族或殷富人家在做。

比如城外杜家粥铺,专济饥民,城内钱家,只限十岁以下孩童能领米,还有几家找了不穿的衣服出来,再施些薄粥什么的。

周县令也向城里所有商户都筹集了赈灾物资,这完全属于义捐,但县令保证后续建桥修路,会立块功德碑,写上捐者之名。

捐得钱越多,名字越靠前,就为这,每一天筹集资金的名目都不一样。

这不,杨初意今天还得去捐一批布匹,名为布帛赈。

城外,除了老弱病残孕,所有人都投入了建造家园的劳动中。

“动作麻利点啊,大家伙儿再用点劲,今天多搭几个棚子,这样老人家就能伸伸腿了!”

“嘿,多过来几个人,这里有块大石头搬不开!”

众人齐心协力,可没想到挖出来的却不是石头,而是一块预言石:雌凤弄风雨,瑞虎定江山。

众人不解,“什么意思啊这?”

“这凤是不是说当今,”

“呸呸呸,这话你也敢说?!”

众人一哄而散,只敢拿眼睛虚瞧,哪里还敢靠近。

衙差收到消息,匆匆赶来,找些泥将字涂盖上后便拉走了。

一块石头,可以说是有人故意为之,可次日圣主祭祀,祈求国泰民安之时,太庙一角突然崩塌,黄瓦就摔在圣主脚下。

天空瞬间出现一大群乌鸦,密密麻麻盘旋在太庙周围,还不停发出怪异的鸣叫声,场面恐怖且恶心。

事情还未压下,又有人发现乌夷族原址上空出现了阴阳天,天空一半蓝天,一半白云,泾渭分明,十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