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放心,我心里有数的,钱可以少赚些,但做人不能没有骨气。您放心,我不会临阵脱逃的。”
家里有年纪十六七岁女儿的,之前被点名的那几户人家立刻响应道:“走,一起去。他娘的,这窝囊气我是受够了!”
“就是,这婚嫁只给三天是看不起谁啊?给猪配种也要给个几天时间相处一下,这不就是把我们当牲口吗?老子咽不下这口气!”
“对,一起去!我们这么多人,我就不相信县令还能把我们全部都抓起来!”
其实只要有人出头,并言明会把责任拦到身上,便会有其他人出来响应,这是人的本性。
大家都纷纷站了起来,“一起去!”
三里村人数不多,但几乎一整村人无论大大小小齐齐出动的话那还是挺壮观的。
隔壁梧桐村的人看见了,忙询问事情的经过。
如今两村人交好,一听衙差逼迫良家妇女三天内必须婚嫁,且要抓去强配,也火冒三丈,便自发地跟在队伍后面。
无论是看热闹也好,去壮大声势也好,反正这种事谁当缩头乌龟,明天就轮到谁吃瘪,还不如趁着有人出头跟去闹一闹。
凡经过的村落都有村民来问事情的经过,或多或少都有人跟在后面一起去的,所以当他们到达衙门前,队伍还是挺庞大的。
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没有上过公堂,当然会心生胆怯。
杨初意上前想击鼓,可却被李太公一把按住。
“丫头,我去。你是妇道人家,别人看你年轻好看便会轻视你。可朝廷尊老,活得久了,一无是处的老骨头也有几分重量,到底会留个薄面。”
“你是个懂事的,别在这和我老头子争这个头,你脑筋好使,一会记得机敏行事。”
“好。”杨初意看着李太公一身的风骨,心中更是钦佩不已。
岁月留在这个老人身上的不只是年纪,还有无穷的智慧和一颗火热的心。
众人只见李太公杵着拐杖上前,坚定地站在巨大的鸣冤鼓前,稳稳立住了拐杖,双手拿起鼓槌用力地敲击起来。
“咚咚咚!”
一声又一声沉重的鼓声响起,预示着一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正式拉开了序幕。
第246章 公堂辩驳
衙差们闲得打牙,昏昏欲睡,听到击鼓声,未闻冤情便吊着脸出来破口大骂了一通,见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这才收敛了两分。
若衙差心情不好,击鼓鸣冤便要先受了杖刑才会开堂审理。
“威武!”仪仗一声声敲击着地面,不断震慑着人们。
可惜一肥头大耳的油腻县令使得这威严有些松散,不过惊堂木一拍,气势很是很足的。
“堂下何人,何事击鼓,还不给本官如实招来!”
李太公恭敬道:“县令大人,草民李根生,发现有两个衙差罔顾律法,曲解圣意,榜文上明明说是一年内成亲,可是他们两人强行让村中一寡妇三天内必须再婚,且当场强行抓走婚配。”
“期间本村村民和两位衙差发生口角,混乱间两位衙差竟对手无寸铁的村民拔刀相向,导致六个村民无辜被刀划破流血,且有一男童被划伤了脸破相,并有二十三个因踩踏而受伤,我们不得已才将衙差制服,特来请县令大人做主。”
这个说辞是杨初意和李太公提前对好的,到了公堂上,也许县令就只会给你一次陈述事实的机会,所以开场白一定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两个衙差当然齐齐喊冤:“回禀大人,他们说谎,是一刁妇对我们痛下毒手,我们兄弟俩在有佩刀的情况下,若是不手下留情,怎么可能会让一弱女子打伤?”
“这分明是三里村不服从管理还仗着人多势众反咬一口,请大人明察!”
县太爷的惊堂木拍得震天响,“来人呐,将人上来!”
杨初意不卑不亢道:“回禀大人,民妇是正当防卫。当时两位衙差突然拔刀对着村民就是一顿乱砍,民妇上前阻拦,期间主动认错并耐心劝解,可两位衙差却公然调戏民妇,言语之粗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朝廷的脸面。”
“可两位衙差见民妇不从,差点抹了民妇的脖子,幸好民妇反应快,只是被削去一段头发而不是脑袋。当时情况之危急,原谅民妇愚笨,不能言语描述清楚。大人可叫受伤的村民上堂作证,便知民妇所言句句属实。”
衙差齐齐大喊:“大人,是他们不配合,我们才出手维持秩序的,绝没有欺压他们的意思。”
县令眯起眼睛,令他浮肿的眼睛都成了一条缝,“带上来。”
“请县令大人做主!”被划伤的村民伤口有深有浅,加上梁老给他们上了一种看起来更严重的药,一站在那里就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