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被子长霉,家具生菌菇,那地里的农作物许多都直接腐败融化了。
幸好杨初意听了李太公的话也没多种,不然可要大哭一场了。
方至诚拿手指点了点她的脸颊,“别愁了,种庄稼就是靠天吃饭,可这老天爷的脾气谁又摸得准的。好啦,晚上我想吃野菜蛋饺,可以吗?”
杨初意佯装嫌弃道:“不可以,这都吃了多少顿了,就不嫌腻呀。”
方至诚轻啄了她一下,“不嫌,过了这节气就没这味了。乖啊,我下田去了,野菜在篮子里。”
杨初意看着只带斗笠就要出门的方至诚,赶忙道:“穿蓑衣去呀。”
“不了,毛毛雨而已,穿着不方便。”
不一会小磊也午睡起床去田里了,方新桃和小宁去种豆角,昨天三人才一起搭的架,今天事情不多,杨初意便在家煮菜。
细雨纷飞,杨初意在廊下挑选好野菜,淘洗后切碎,剁好肉泥混合调味后便开始做蛋饺。
杨初意更喜欢鸡蛋福袋蛋饺,做好后再用高汤煮,所以不用炒熟馅料。
这样的蛋饺色泽金黄,鲜嫩多汁,美味又营养。
调好蛋液后给铁勺薄薄刷一层油,放入蛋液转一圈铺平勺子,然后放上馅料,将蛋皮对折,用筷子夹紧收口即可。
石婶进门时杨初意正低头专心的忙碌着,动作之间有种说不出的温柔与美好。
杨初意听见声音抬起头,微笑起身,“石婶快进来坐。”
石婶看到她已经做了两大碟,但旁边还有许多材料没弄完,吃惊道:“怎么做这么多?”
“哦,我寻思着他们下地挺累的,想着给他们补补。”其实是一次性多做点,然后放空间里存起来。
“嗨,那也尽够了。”
杨初意岔开话题,“石婶您找我有事啊?”
石婶望了一眼门口的方向,确定没人才开口:“宝林她姑姑说他们村有个人还不错,我想着各方面倒是能跟你家三妹相当,所以过来给你说说。”
杨初意放下手中的事情,“哦,什么样的人啊?”
第229章 新桃相亲
石婶是个实诚人,从来都是有一说一的。
“那人姓于,今年实岁二十三,三年前女人上山砍柴时被毒蛇咬死了,后来就一直没再成家,没有孩子,弟妹各一个,都成家了。”
“那他是做什么的?”
“原本是个货郎,走街串巷的,如今弟弟成亲后分了家。他自己在村口起了新房,跟老人住,还顺便支了个杂货摊。”
石婶一股脑道:“人是不错的,比你家至诚矮半个头,就是有一点不知道你们介不介意?”
杨初意微笑道:“您说说看。”
石婶在自己脸上比划了一下,“这人的眉眼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是左脸太阳穴到眼下这位置有块青褐色的胎记。”
杨初意比较在意另外的问题,“您说他娘子三年前走了,那他三年不成亲是为什么?”
石婶照实说道:“他前岳家来闹,觉得好好的女儿说没了就没了,心里难受,死活要他赔十两才肯放过。于家人肯定不能同意啊,两家吵吵闹闹的,后来于家小子便做主说给五两了结此事,这才消停了。”
“那如今没那些糟心事了吧?”
“还那样我哪敢来说。人家是用那五两去给儿子娶媳妇,如今大孙子都出来了,他们再没脸没理由来闹的。郑家开杂货店他们都没露面,没事的。况且时隔三年,给钱也给时间缓和,郑家够厚道的了。”
杨初意沉吟片刻,打听道:“他们两兄弟这么早分家啊?相处得不好吗?”
“没有,就是那家人有次来闹差点把他有孕在身的弟媳冲撞出事了,为了隔开才分家的。你知道吧,这一旦分,便再难合,所以即便事情解决了,也还是分开过了。”
杨初意倒觉得可以相处看看,“婶,能想什么法子让我们这头先看看人啊,就是自己私下看的那种。”
石婶出主意道:“他逢单日都去他们附近那几个村落走街串巷卖东西,你有心可以提前叫至诚去看看,或同我去小姑家走趟亲戚,到时一看就知道了。”
“晚些时候我跟至诚提一提,看看他怎么说。”杨初意觉得石婶介绍的这个人比近段时间媒婆介绍的要靠谱些,想着可以去看看。
石婶不是那种扒拉着死活要撮合别人在一起的那种性子,事情说完便起身要走了,“那你们自己商量商量,我家里还有事,我就回去了。”
杨初意忙拉住人,“婶子,拿些蛋饺回去给宝林宝森吃。”
“不用,我们晚上有菜了。”
“哎呀,跟你说实话吧,我这的确是做多了,别一会真把他们兄妹几个的肚皮撑破了。这天又潮闷留不住,放到明天也不好吃了,您拿点回去给他们爷三个添菜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