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正看孩子哭出声心才定下来,刚想谢过杨初意,便听见有人说梁老回来了。
众人又七嘴八舌叫梁老看看孩子,小孩子受了惊,李惠秋好一顿哄才能劝他配合看诊。
“没事,东西吐出来了就好,幸好不是硬物,没刮着喉咙,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吃些清淡软和的东西。”
李惠秋忙道:“谢谢谢谢。”
梁老摆摆手,“谢阿诚媳妇吧,要不是她,我估计……”
话虽没说尽,但众人都知道这其中的意思。
李惠秋颤声道:“妹子,多亏了你,你是我们小宝的恩人,我,我代他……”
杨初意见她抖得厉害,说话也不利索,忙拍她肩膀安抚道:“没事了,没事了,我们不说这些场面话了。你先把孩子抱回去哄一哄吧,他怕是吓坏了。”
李太公感激道:“丫头,过来这,中午去阿公家吃饭,叫至诚他们一起去。”
小虎娘看见小虎站在李太公旁边,眼皮一跳,忙将人扯到身边,“去哪了你?没给我惹事吧?”
小虎自觉被母亲冤枉,委屈闹气大喊:“关我什么事!是方老太不好,我又没错!”
小虎说的是方老太声音太大,从而盖住了李光耀喊人一事。
可李光耀经他一提,想起什么忙作证道:“就是她的错,她大喊大叫的,吓着小宝才会让他噎着的,我们之前分明玩得好好的!”
方老太肯定不承认,才要开口辩驳,便被李太公一个拐杖扫过去,呵斥道:“一天天不安生就会去别人家嚎丧,以后看谁嚎你!”
李惠秋两眼像要吃人似的瞪着她,“幸好我家小宝没事,不然我叫你好看!你可不是你儿媳,不怕你撒泼打滚那一套!”
李村正拉住女儿,厉色道:“春风不入驴耳,愚人不听人劝。王氏,你好自为之,别当我们都是傻的!”
说完又对杨初意说道:“阿诚媳妇,你跟我们一道走,我叫家里小子跑一趟去找阿诚他们三个。”
杨初意忙摆手,“家里已经开了火,正等我回去呢。这事任谁看见都会出手帮忙的,村正你为人公正,我这当是谢谢您当时为我们家主持公道了。”
李太公拐杖敲了一下地,不由人拒绝道:“这时节菜又放不坏,你嫌我家菜不好,自己把菜端过来就是了。怎么,阿公还请不动你了?”
老人发脾气比孩子都难哄,能怎么办,杨初意只好点头答应了。
说来也是巧,杨初意整理了方至诚从县里买回来的东西,吩咐小磊和小妹去给刘启明家送礼。
杨初意特地备了一条猪肉、一盒糕点、一斤糖、一罐茶和两样干果,加上昨日的一身衣裳,这便不算失礼人了。
人情重过债,这礼定是要送的。
刘寡妇不喜出门,更不出面,孩子磨孩子,到底把礼送出去了。
杨初意见方至诚除了木杯还带了几个木碗回来,说是宝林宝森两兄弟练手的次品,还说石婶已经做好了一套衣裳,只是他手脏没敢拿回来。
杨初意一听便亲自前去拿衣裳,顺道再拜托宝林宝森做点小玩意。
她要是没出门,村尾又离那么远,怕是后面知道赶来也晚了。
李太公见小虎气呼呼的,忙对小虎娘说道:“黄二家的,下次要教训孩子得先问清楚。小虎好着呢,亏了他跑来喊我们,见我腿脚不便还知道扶我,给我拿拐杖。这样的好孩子去哪找,别临到头叫你冤枉坏了!”
他说完摸摸小虎的头,慈祥道:“小虎今天好样的,走,去阿公家吃肉,叫你吃个大鸡腿。”
“嗯!”小虎一听有鸡腿吃,赶忙点头。
小虎娘有些尴尬,拉过儿子轻声吩咐:“去了乖乖的,娘在家等你哈。”
小虎气还未消,扭扭手臂不理人,转身跟着李太公走了。
杨初意终是回了趟家,因为她煮了猪肺萝卜汤,要是全部留到晚上吃,那估计晚上得频繁起夜。
况且李家叫了他们四人去吃饭,空手去总归不太好意思,刚好早上得了两条鱼,一起拿去算事。
李村正见她玩笑话当了真,忙解释道:“怎么还真带东西来啊,我爹就是这么一说,你还当真啦?”
方至诚小心将汤端上桌,杨初意笑道:“不妨的,给阿公尝尝味,这汤清肺止咳,老人小孩吃了都很好的。”
李太公知道人家是有礼仪教养的,不好再说教,乐呵呵道:“好,丫头有心了,一会叫孩子们多吃些肉。”
李太公有三个儿子,各自成家后便分了家。
老人跟长子李长寿过,但几个孩子就在屋前屋后住着,出了这么大的事肯定要过来帮忙料理饭菜,待客陪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