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至诚说完怕杨初意生气,赶忙补充道:“百食园说每日可定六十块灰豆腐,遇上下中大雨除外。”
杨初意点点头,略微思索后便道:“每日送不仅辛苦,还很浪费时间,外头梧桐村赶车老爹靠拉车谋生,你去和他商量,我们每月给他二十文钱,叫他帮忙送一下。”
方至诚很是犹豫,一是不舍钱财,二则是经他人之手终归不踏实,怕毁了这难得的门路。
杨初意开导他,“这灰豆腐只能做几个月,后头我们还有别的门路,你要放开些。况且家里过冬的柴火,未规整的地和其它杂事样样都要做,你又没有三头六臂,经不得这样操劳。”
方至诚是个能听下劝的,点头应了。
“那你明天再亲自去一趟,先跟那老爹立个约,再跟百食园通个气,把事情办好。”
方至诚摇摇头,“晚点我先去找老牛头说清楚,明天在路上不好说。”
杨初意笑了,“还是你想得周全,就照你说的做吧。对了,灶上温着饭菜呢,你回去吃吧。”
“好。”方至诚走了几步又返回来,“我买豆腐了。”
差点忘记这茬了,杨初意听罢用脚踩住锄刃,拍拍手掌的泥,然后潇洒扛起锄头收工回家。
方至诚买了两块豆腐,杨初意只取其一,因为她还需要试验一下才知道会不会成功。
豆腐划成小块入木甑子蒸五分钟,然后间隔均匀地码放在铺好稻草杆的笸箩上。
码好的豆腐上面还要铺一层稻草,再扣上一个笸箩盖上棉布放好。
小磊背了一箩筐的松针和干蕨草回家,这都是引火的好帮手。
小宁则按嫂子吩咐捡了些细碎的小石子和松树皮回家。
两兄妹瞥见方至诚正专心磨魔芋,你看看我,我扯扯你,支支吾吾半天才挪步到他身边坦白了早上的事。
方至诚一阵后怕,将两人搂到身边安慰了几句。
这时他又想起杨初意说送灰豆腐太过浪费时间,家里要留人的话,忙加快了做灰豆腐的速度,收拾好东西后连忙跑去找老牛头。
老牛头就没有不应的,反正顺手的事,而且方至诚还说逢集日他们拿的东西多还另给钱,下雨又不用送,又能搭上百食园,这等好事去哪找啊。
两人立下约,由方至诚送灰豆腐到梧桐村,老牛头准时在村口等。
杨初意这头就没得约了,她到底还是去找了石婶,叫她帮忙缝制衣服鞋子。
哦,不是帮忙,花钱的。
虽花了钱,可也不敢太紧着催人家,说不定她下次还会来找人家帮忙的。
石婶乐呵呵应了,杨初意摸摸鼻子回家了。
她决定,以后赚了大钱,通通买成衣!
梦想还是要有的,当然做梦还是更快些。
梦里金银财宝堆成山,鸡腿猪肉满天飞,可惜钱还没揣进口袋,肉还没吃到嘴里,天就亮了。
杨初意被小磊摇醒,小妹眨巴着眼睛坐在一边,三个人收拾好然后一齐出了门。
方至诚昨天傍晚去放了鱼笼,他们得趁早去起笼,不然被别个看见,别说鱼了,笼都有可能会不见。
也不知,昨夜梦到的大鲤鱼,会不会已经跑到他们的笼子里去了。
第19章 是谁不乖
北风拂过青青河水,落叶点开阵阵涟漪。
一山苍翠,比不上那一抹被风霜染红的枫叶来得抢眼,迷人。
杨初意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只觉得身心清爽。
现代社会车水马龙,繁荣富强,但就是对鼻炎患者不太友好。
小宁不解问道:“嫂子,你在做什么啊?”
杨初意笑笑,“没事,我这是,在吐纳排浊呢。”
小磊十分好奇:“什么来的?”
杨初意来了劲,忙给两人做起了示范。
“呼吸吐纳对身体很好的,来来来,跟我学啊。呼吸,吸满气憋一下下,然后再吐气,吐气要慢,这样重复三遍就可以了。”
小磊和小宁跟着做了一下,做完也没觉得身体好到哪里去,便催促杨初意去起鱼笼。
这也不难,顺着绑在树根下的麻绳往岸边拉回鱼笼就是了。
鱼笼在水里时无法通过重量分辨是否有收获,到了岸边一提,那便能心里有数了。
杨初意觉得鱼笼挺沉的,对眼往鱼笼里面一瞧,欣喜道:“我们抓到了两条鱼!”
“给我看看,嫂子给我看。”小磊和小宁忙凑上前,确认后才笑开了。
有了收获,做事也能多几分劲。
杨初意砍柴,小磊捆柴,小妹捡松针。
要想冬天不哆嗦,还得早早囤柴火。
况且来年春雨绵绵,又要忙耕种,全靠冬日找的柴火来支撑。
杨初意只能扛一捆柴,停手休息一会后索性再挖些蕨根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