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磊赶忙活跃气氛,说起明天要准备的事情来。
糕点有小虎奶奶亲手做的清明艾糕,杨初意刚刚还蒸了红糖发糕,但没有水果,所以备了些干果。
小宁一脸苦恼,“今年要冷些,野枇杷都没几颗黄的,好不容易尖尖上熟了几颗,可全被鸟雀啄去了。”
方新桃指点她:“你明天去找找野莓子和黄刺泡,有双手一拢的样子也成了。”
别看小宁人小,实则很有成算的,“我晓得的,我早看好地方了,就是想着多有一样好看些。”
小磊不解,“这野莓子和黄刺泡我们家旁边土坡上不就有吗?还要跑哪里去找啊?”
方新桃反应最快,“吃饭吃饭,明天事情多,早点吃饭睡觉。”
“对对对。”小宁也附和起来。
小磊一看,好像明白了什么,赶忙给自己找补,“嗐,不行路上折几串酸雀莓呗,那东西到处都是。”
小宁不敢说附近的酸雀梅基本上都被二哥折完了。
方至诚给杨初意夹菜,眼色劝告她别一天天吃了野果就不正经吃饭。
杨初意在桌子底下碰了碰他的脚,叫他少管,看见了野果只管采回来便是。
趴在屋檐下的追风看全了两人的小动作,起身去鸡舍面前转悠去了。
睡前,方至诚照旧给杨初意打来了热水泡脚。
如今他们家里最多的就是这些盆盆桶桶,连石婶都咋舌不已,一边接下单子一边计数,怎么也想不通他们家为何需要用这么多盆啊桶啊的。
再看到标记时才明白,感叹杨初意也太讲究了,各种用途分开也算了,每个人也得分开用。
不过石婶对于杨初意要求标记的数字倒是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家庭地位在那呢,不是一号才怪了。
过了清明天气便会慢慢升温,想到这杨初意便道:“明天开始便不泡脚了吧。”
“不行。”
方至诚态度坚决,“梁老说一年四季泡脚,功效各有不同。我们这才泡了两个月,想来还没起什么效用,还要坚持。”
杨初意笑问:“你不嫌烦啊?每日又是端水,又是擦脚的。”
方至诚言语和动作间尽是温柔与宠溺,“甘之如饴。”
说完后给她拿帕子擦干脚,催促她躺进被子里,小心着凉,然后才提水出去。
方至诚回房锁好门,依着杨初意的习惯,将明天两人要穿的衣服提前备好放在床头旁边的椅子上,这才躺下。
杨初意一颗心像泡在蜜糖里,嘴角也不自觉噙着一抹浅笑,连迷糊快睡着时方至诚低声劝诫她要少吃野果的啰嗦行为也显得没那么吵耳了。
这地界,清明节女人是不上山祭拜的,但凌晨就要早起操持供品。
一个村子的坟山都在一处,准备好后男人们便三三两两约着同去。
杨初意起床时客厅桌上有碗红艳艳的野莓子,还没问,方新桃便主动说起,“小虎一早拿来的,说是给嫂子尝尝。”
是了,小虎曾说过哪里有野果他可是一清二楚的,平日读书没空履行承诺,这会得空了,便巴巴地捧了来,别提多招人喜欢了。
杨初意捻了一颗入口,嗯,酸甜可口,美味多汁,值得她今天给孩子们做个新玩具。
第124章 成功复制
杨初意拿起旁边的竹叶,随意包了两块煎好的清明艾糕,去杂物房寻了把镰刀便出门了。
方新桃见杨初意拿着镰刀出门,以为她去砍柴还是别的,哪知就见她拿着三支小竹竿回来,还一脸得意地摆在桌子上,像做成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般。
小宁提着一篮子蕨菜进门,一副求表扬的姿态,“嫂子你看,你爱吃的水蕨菜,还有些鸭脚板和小野葱。”
“小宁真棒。”杨初意接过篮子,关心问道:“你和谁去的?”
小宁自己倒了杯水,咕咚咕咚喝光解渴后才回话:“哦,我跟黄大嫂他们一起去的。”
小宁怕嫂子认不得人,贴心补充道:“就是小七的哥哥,小虎的堂哥,大哥祥的新媳妇,以前嫂子去帮他们家煮过席面的。”
杨初意点点头,没再说话。
水蕨菜要更好吃一些,但顾名思义,它近水而生,多长在沟边或阴湿的地方,只要小宁不是一个人去的便没事。
小宁吃了块艾糕便去菜地围栏里数鸡和鸭的数量,一天数三回,生怕一眨便眼丢了。
有时数岔了,或碰上鸡鸭藏匿起来,都暗自急哭了好几回。
杨初意则开始做米粉,这次要做弹牙有韧性的圆粉,所以难度更大些。
昨晚提前磨好的米浆已经吊起来沥去了水分,倒出来打散,加入淀粉再一起搅拌揉匀,搓成条下锅煮熟再捞出放入石臼中捶打,让其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