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不容他人置疑,决定由自己去应征。
可谁也没想到,阳阳夜里偷拿了征兵贴便留书独自去报名了。
周家上下又气又急,担心得不知如何是好。
戏台上总卖力歌颂乱世出英雄,可沙场埋白骨却无人敢演。
周勤拉着徐丹劝慰道:“儿子自幼便习武,听多了老姜他们的故事,心中也是好一番畅想。况且孩子大了,自有其造化。事已至此,我们可要开怀些才好啊。”
徐丹哽咽道:“我何尝不知这个理,只是落在自己身上便糊涂起来。罢罢罢,只望他平安归来便都罢了。”
吉吉和满满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一个更加用功读书,一个则整日想着法子逗乐父母。
正逢蜜蜜临近生产,徐丹被刘家邀去镇上小住,顺道说说话。
刘家自从知道蜜蜜有了身子,便从京城暂时搬回来镇上住,再逐一诚恳的宴请了前去相助刘锐杰的人,给他们回了大礼。
蜜蜜知母亲心有烦忧,便拿着自己因生产惶恐的缘由日日来请教,把徐丹的精神头都如数占了去。
待蜜蜜平安产下一名白白胖胖的男婴,众人又被小家伙夺去了所有眼球,每日几个大人都围着他逗哄,好不趣味热闹。
蜜蜜出了月子不久便被刘家簇拥着去瓜洲找刘锐杰去了,毕竟他也想看看孩子长什么模样啊。
只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一闲下来的徐丹便突然病倒了,而且还引出了当年滚下山坡撞到头的旧疾。
细细调养了半个多月,头疼仍旧时常发作。
这日,徐丹不过是去水塘边上的菜地摘了一篮子青菜,吹了些风,回家便觉得头疼得厉害。
此时秋后的阳光还带着暖意,谁也不曾想这般便受不住了,那到了冬日还怎么得了呀。
徐丹看他们都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只调笑说是自己老了,所以才吹不得风。寻来头巾包住头或戴了帽子便都好了,当不得什么要紧的事。
可夜里周勤看着怀中难受得哼唧了一夜的人,心疼得一抽一抽的。
周勤本想着携妻去京城寻医,但又顾及京城寒冷,怕路上一个不妨,反倒加重了病情,只得等来年春日再去。
满满见状便写信给姐姐,让她叫姐夫找些好的医书来,她要自己研究研究。
没过几日,小义飞奔带来阳阳的家书,言明他一切皆好,让家人勿念。
再说阳阳这头,他因识字,又有功夫在身,一入军营便得了好脸色。
第225章 (番外十三)阳阳蜕变
兵营如斗兽场,体质好,有胆识,在训练中表现优异的才能有好菜饭吃。
征兵当然不是人人自愿,可事关生存,大家都被激起了不服输的斗志,慢慢的便有了些模样。
阳阳训练刻苦,站姿笔挺,眼神坚定,又肯学习,因此率先赢得了总教头的关注。
兵营里时常有以大欺小、持强凌弱之事发生,更何况得长官夸赞的孩子总是更令人眼红些,难免就有些心有不甘之人找上门来,想一较高下。
一个浓眉突眼,满是络腮胡的壮汉挡了阳阳的去路,“周锦晨,别以为你入了教头的眼便能出头,老子命硬能克天,他日定能当将军!”
阳阳没有丝毫畏惧,高声回道:“我国国土辽阔,将军之位又不止一个,你我各凭本事!”
那壮汉是个愣头,气急败坏道:“你敢跟我争?!”
阳阳摇头,说不通只能比一场了。
只要两人站上对战台,公开比试,点到为止不伤人性命,军营里是不管这些的。
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激起男人之间胜负欲,这是好事。
阳阳个头虽不比那壮汉,但胜在招式灵活,耐力十足。他咬牙坚持,耗尽对手体力,竟出乎众人预料,险胜赢了这场比武。
自此,兵营里的新兵便开始用比试来决定谁来当老大。
阳阳当然也不是场场都能赢,但是他善于总结,这场输了不要紧,下一次毕定要弥补不足,找回场子。
训练大半年后,新兵被编了队去剿山匪。
山匪圈地封山为王,熟悉地形又有屯粮,幸得新兵中有许多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比如阳阳、壮汉吴大勇。
他们知时令,懂山林,为带队将领提供了不少攻山的有用消息。
结果不言而喻,他们成了山匪的鬼见愁,用最小的损失赢得了胜利。
小的胜利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挑战,众人来不及庆贺便收到了拔营往凉州去的命令。
去往凉州,则意味着上战场。
众人抹着眼泪趴在石头上写家书,阳阳识字,被将士们结结实实围了好几圈,只为求他代笔。
一向不甘认输的吴大勇首次示弱,请阳阳写了一封信给家中母亲幼妹,叫两人等着他战场立功,光耀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