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猎户家的小娇娘(318)+番外

作者:山上有木 阅读记录

说完又叫几个孩子过来一一介绍,叫他们去玩。

方举人两个儿子大些了,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一岁,女儿八岁。

两个男孩看都是女孩子,便主动避嫌了,倒是小女孩家家的能玩到一起去。

其实他们在周勤家也住不了几天,因为大家热情似火,恨不得一夜之间学堂便建好。

况且各村都有壮丁前来帮忙,不过两天,那学堂都有影了。

因着方举人一家要住,便起三间房间,带个小院的房子。

学堂先起两间,到时看个人接受程度分开教学。

学堂地址便选在黄家庄子附近,是周勤家去镇里会路过的地方,清净但不算偏僻。

反正是周勤出的钱,学堂他愿意建在哪里就建在哪,别人也不敢反对。

不然谁都想建得离自己家近的地方,那还得了。

况且这学堂说是村塾嘛,又是周勤一人张罗下来的。

但周勤没挂自己名头,在志远学艺那打了一块“高山学堂”的木牌匾挂上。

高山,也不单指周围这高耸入云的大山,而是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希望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接受教育后都能有崇高的德行和品行。

木桌子也干脆在志远学艺的店里订制,这可把那家师傅乐坏了。

村民们纷纷主动请愿要帮忙做竹椅,还没等周勤拒绝,村民们已经连夜赶制,隔日都拿到学堂空地上摆着了。

因着这几天是秋收,学堂建好后也不急着说上课的事。

周勤便给方举人提了个建议。

“周勤弟是说让那些人半大孩子来上课?”

“没错,秋收之后大家伙儿便有些空闲了,我想着明年再让孩子们进学。先让年轻人学些东西,不拘什么,主要是会学自己名字,认些简单的字,学些兄友弟恭和为人子女的孝道。”

“好。”方举人也不是那迂腐古板之人,少年人多认些字也有不少好处。

秋风瑟瑟秋雨寒。

天气一夜之间突然起了变化,大家都感叹幸好收了稻谷,不然可麻烦了。

对农民来说,保住收成是最重要的。但今年最重要的事却发生了变化,因为学堂建好了,明天便要揭牌啦。

大家奔走相告,激动万分。

孩子们被家中大人抓来从头到尾洗刷一番,就怕明天被举人先生看到不洁净会不喜。

大人们也穿上做好的衣服,各家约好要一起前去观看。

次日周勤一家、韦公、刘家和各村村正便聚在学堂前举行了落成揭牌仪式。

炮竹声,鼓掌,欢呼声不断响起。

人人脸上都洋溢笑容,眼神里充满着希望。

大韦村村正喊出了声:“什么?让年轻人来读书认字?”

韦公辈分比大韦村村正还高,连忙说道:“一惊一乍做什么,仔细在方先生面前失礼。年轻人读书不好吗?免得以后是睁个眼瞎,成家了孩子不会教,婆娘管不了的。”

“不是,我是激动的。”大韦村村正搓搓手,在韦公面前显得憨厚又老实。

小韦村历来以大韦村马首是瞻,所以没说话。

石头村和牛头村离这有些远,可两村村正也来了。

榕树村听说周勤要建学堂一事后,连夜召集全村开会换村正,实在是他们太害怕周勤一看到老村正就想起以前种种事情来。

如今已经是阿锋的爸爸当村正了,他刚上任,只管先看别人如何行事便成。

还有几个附近村落的村正也来了,平时没什么交流,这会他们哪里敢开口呢。

方举人示意周勤来详细说明,他自己则去抄书写字了。

因着买新书花费太大,周勤便决定买手抄本。

方举人和两个儿子知道后便说他们可以抄书,周勤便把这事情交由他们父子去做了。

周勤徐徐开口:“韦公说得不错,年轻人读书认字便是为了成亲后能更好成为家中的顶梁柱。方先生精力有限,当然不能一下子教这么多人,请各村村正现在数数村里十六岁以上未成家的大小伙有多少人,我们先紧着快成家的来,然后再教往下教。”

周勤补充道:“对了,这些个年轻人不要他们交束脩,给方先生添些米粮或过冬的柴火便成。”

村正们还没开口,村民们便先提问起来:“我儿子刚定下的,算不算在里面啊?”

“哎呀,我儿子过年刚成亲,这是不是不算了,能不能通融一下?”

“那十六岁以下的怎么办呢?”

周勤抬手压了压,众人立马停下了声音。

这时村正们也数清楚了村里即将要成家的大小伙有多少人,纷纷开始报数。

周勤沉吟,想着还是每两三个村轮着来比较好,不然一下子真教不了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