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铺面装修完工,门口的牌匾也已经挂上,现在用一块红绸遮挡看不到后面的字,但走过路过的却都忍不住要看一眼。
“这牌匾还嵌金边呢,看起来可真豪!不是哪个老字号要在这重开吧?”
四月十八九点十八分,整条秀水街都被鞭炮声惊了。
连绵的鞭炮声,烟气弥漫里,所有的目光都被吸引向了那间新开的铺面,捂着耳朵,却不由自主地靠近。
红色的纸屑飞舞,积了一地的红,那块嵌着金边的牌匾已经去了红布,迎着阳光闪闪发光,上面那行“港城敏雅服装公司京城办事处”很是吸引人。
不少人都在打听这家到底是个什么店啊?怎么还是什么“办事处”,也有眼睛只看到“港城”两个字的:
“这个什么办事处,是不是就和下面省市在咱京城开的那个一样啊?办事的,不是卖东西的……”
“不是啊,是卖东西的,不过好像不只是零售,你看玻璃门上贴的字,说批发零售的——十件起批!”
“你们没看到吗?开业前两天打八折,第三天到第七天打九折,一周后就恢复正价!”
“真的假的?真打折那我可得进去看看……”
“快进去看看,港城货呢!”
门口的鞭炮纸屑还没扫干净,已经一大群人涌进了店里,新雇的小妹都有点傻眼了,许敏却是没受半点影响。
以后在百货公司工作,哪次策划活动不是人山人海的?
指挥着新雇的两个店员招呼客人,许敏游走在客人中,一会解说下衣服,一会儿回答下问题,时不时地取衣服带客人去试衣。
刚开业,批发生意肯定是没有的,但要是能多卖些零售,也能加快资金回笼了。
满脸笑容地招呼着,许敏刚送一个年轻女人进试衣间,就听到有人叫起来:“有什么不行的?你那上面不写了十件起批吗?怎么?说话不算数?”
第218章 开业大吉
许敏循声看去,却是店员小刘涨红了脸,正在和一个中年大姐说话:“真的不行,不是这样的……”
快步走过去,许敏小声问是怎么回事。
小刘忙道:“老板,这大姐说要和那几位同志一起买,一起交钱就算是批发——她们明明刚才都不认识的,就为了凑个批发价才一起交钱,这怎么能算是批发呢?”
“怎么就不算呢?你就说是不是十件吧?”
大姐的声儿挺响,惹得人都看过来,小刘一年轻姑娘,又臊又急,忍不住叫道:“你们这不是骗人嘛!”
“唉,怎么骗人了?你这小同志怎么这么讲话啊……”
眼看双方就要吵起来,许敏忙道:“大姐,你别生气,咱们有话慢慢讲——小刘,你先道歉!我之前不就说过了,顾客就是上帝,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和顾客吵架的吗?”
小刘有些不自在,可想想说好的五十块钱底薪再加上可能会有的提成,还是低了头:“对不起,大姐,是我不对,我不该一着急就乱讲话。”
那位大姐头是昂,嘴一撇,没搭理小刘,只看许敏:“你是老板啊?那你这店里到底说话算数不?”
许敏微笑,点头道:“算的!门上写了十件起批,不管是不是凑的,够十件就给批发件。可是有一样,得先说清楚了,各位都听好了,批发出去的货我们只开一张收据,如果想换想退只能凭这一张收据来办理,也就是说,你们要退换也只能一起退换,或者说一个人退换了其他人就不能再办理退换了——如果认同这点了,那大家就可以过来交钱了。”
许敏这么一说,刚才还急着交钱的反倒不急了:
“这样怎么行呢?不让退换那要是不合适怎么办?”
“唉呀,你挑好了不就行了!买试合适的,就不用再换了嘛!”
“是啊,我看这里的款式挺好的,我喜欢,应该能穿几年,我是没想过要换的……”
“你们说,只给一张收据,谁拿着啊?”
几人凑在一处窃窃私语,到底没有完全谈拢,有人直接拿了衣服过来结帐:“我单买,你得给我按八折算吧?这个和批发价比贵多少?”
许敏没有回答,收了钱,开好收据:“您拿好收据,凭收据只能退换一次。”
有了第一个交钱的,立刻就有跟着交钱的,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单独买,还是凑了好几单批发价的。
批发价是零售价的六折,如果没有退换,算起来的确是更便宜。
第一天营业下来,光卖出来的风衣就超出一百件了,更不用提牛仔裤。
其中卖得最火的就是喇叭裤,从前两年就开始流行穿喇叭牛仔裤,大喇叭,拖地式,有一阵子京里的小年青人手一件,因为太前卫,还被居委会大妈追着剪裤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