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秋深,我觉得自己将成为一个见证人,见证一个时代的开启。我何其有幸,能乘上这辆飞驰向未来的列车……”
就像陈建军在信上写的一样,现在的深城还看不出未来特区的繁荣,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公路在修,大桥在建,各种基础建设,还有未来的机场也正在修建……
这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城,生机勃勃,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新景象,每一天都有新变化,每一天都在更像许敏印象中的那个特区。
只可惜,现在的许敏来了深城也就只能看看,她的口袋里也就只带了三万块钱。
这笔钱,在80年,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笔巨款,可想做生意建厂,做梦呢!
没个几百万,想在特区拿地,完全是痴人说梦。
看着圈起的工业区成片成片的空地,许敏只能干流口水。
馋啊!不是我不想发达成年代首富,实在是贫穷限制了咱以钱生钱的能力。
许敏望地兴叹,回头还是转战广城。
有陈建军打前站,许敏很轻松就找到了服装一条街。
街道两旁商铺很简陋,却繁华异常,和海城那种透着大气优雅的繁华不一样,广城的繁华更接地气。
在服装街一转,有好些个背着蛇皮袋的,穿梭在挂着“港岛新款”的商店间,操着各色口音的地方普通话讨价还价,光是看,就够让人上头了。
许敏在服装街逛了一小天,终于选定了款式店家。
现在这个时间段,肯定是得买冬装了,只是广城的冬装,回到东北也就只是秋装了。
这比夏装要贵,许敏带来的三万块投进了两万,剩下的都进了电子表。
像许敏这样的可算是大客户了,其中一家服装店的老板霞姐还特意请她去吃了个宵夜。
直夸许敏胆子大,她开了两年店,还头回碰上许敏这样的,之前上个两三千的都算是大单了。
商业互吹,许敏自然拿手,喝着海鲜粥就把霞姐也夸了一通。又说她那边是没条件,要是她也像霞姐这样,就自己开工厂,自己做衣服卖多爽啊!
许敏也就是一说,霞姐还真是动了心思。
第198章 合作
许敏人还没离开广城,霞姐就找上门了。
说是她找了家工厂,想要自己打版做衣服,只是那家厂子打一次版得一千件起步,霞姐自己吃不下,就想到了许敏。
许敏一盘算,还真觉得这个生意可做。
在后世好些大牌都是找的代加工呢!可贴牌这种事在现在这个年代还真是少有。
刚刚改革开放,还没到私人小工厂遍地开花的阶段,你就是想找代加工的工厂,也得有门路。
像许敏这样人生地不熟没门路的,想找工厂代加工基本是不可能的,现在既然霞姐找上门来想要一起做这笔生意,许敏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只是到底是头回打交道,许敏没一口答应,而是跟着霞姐一起去了工厂考察。
工厂不大,就是个镇办服装厂,但这是在广城,工厂生意好,生产任务重,和黑水镇那边要死不活的冷清完全不一样。
进了工厂,霞姐嘴甜得似抹了蜜,和车间主任一个劲地套交情,又和许敏说:“要不是我表妹和管生产的副厂长有交情,哪儿能挤出时间来生产咱们的货呀——不过,得先说清楚啊,就是生产也得排时间,我估摸着生产出来也得一个半月了。”
“一个半月?”许敏真是惊到了,现在代加工的时间要这么长的吗?后世加班加点几天出货的事在现在根本没有吗?
霞姐白了许敏一眼:“现在哪家工厂能接私人的活啊?他们厂肯接就不错了,还要求什么时间啊?”
许敏笑笑,话锋一转,道:“既然得那么长时间才出货,那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出冬装好了。霞姐,你之前想要打版的是哪一款?”
霞姐目光闪烁了下,笑道:“就你上的那款呢大衣啊!你不也夸好看嘛!”
怪不得呢!
那款呢大衣,许敏在霞姐那拿货是六十拿的,一下就拿了五十件,三千块钱。已经是霞姐店里这款大衣的所有库存。
现在找工厂代加工,就算是便宜怎么着也得三、四十一件吧?一千件就得三四万,一下拿出这么多,霞姐的服装店周转金怕是要不够,也难怪来找她入伙了。
看破不说破,许敏沉吟道:“倒也不是不能做。只是,霞姐,你也知道,我们东北天最冷的时候,呢子大衣根本就穿不住,这批货要是一个半月后才出,谁还能穿什么呢子大衣呢?
这样吧,你再和那个主任商量一下,要是半个月能出货,我就和你合作这一单,要是不行,那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