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远岚笑了:“你做得比我想象中更好,你已经是个真正的帝王,一个不需要别人挡在你前面的皇帝。”
垂下手,他侧过脸去,缓了缓,才低声道:“臣谨遵圣意,这就请辞,返乡建书院,以后教书育人,为大周培养栋梁之才。”
新元帝吸了下鼻子,把头昂得高高的:“沈相之名必会青史留名,日后天下学子必皆沈氏门生。”
沈远岚失笑:“臣可没想再创一个沈门。”
低了下头,他低声道,“请陛下允臣在女儿三朝回门之后再行请辞,我会带上家小……”
“沈相,”新元帝沉声道,“小弟可留在国子监读书,日后学成必也会三元及第,为朝中栋梁。还有小妹,她不是在医学院诗书吗?大妹也自会与夫君……”
第599章 别了
新元帝还没说完,沈远岚已经抬头看他,目光看似温和,却暗藏锋锐。
新元帝忙道:“我刚才所说句句真心!我会升陈珂为侍卫统领,小妹毕业后留京返乡自便,小弟——他若屈居乡下,未免屈才……父亲,他们也是我的亲人,我所做皆是为他们着想,绝无把他们当作质子之意。”
沈远岚收回目光,自嘲地笑了笑:“我把你教得很好……”
深施一礼,沈远岚没有再说任何一字,转身缓缓走出。
谢太监看着沈远岚的背影,低声道:“陛下,只要您下令,奴婢可以……”
“住口!”新元帝一声厉喝,“记住你的本分!朕不想看到你落得高怀恩的下场。”
谢太监打了个冷战,垂下头去,又是一副老实模样。
新元帝站起身,疾步走到门前,望着沈远岚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在视野里。
“他或许再也不会私下见我了……”他低声呢喃,忽然撩起衣摆,深深拜倒在尘埃中。
沈远岚出宫时,一如往常平静从容,没有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就连沈家人也没有发觉相爷有什么不同。
安若回了家,立时就觉不妥,只是她没有追问。
静夜如水,她拉着沈远岚在庭院中散步:“你看,今夜的月色真的很美啊……”
是真的很美,明净的月,璀璨的星,轻拂的风,若隐若现的花香,还有身边人的发香……
沈远岚忽然就笑了:“很久没有像现在这样看一看天,望一望月了……若儿,要是我提前告老还乡,可好?”
安若目光忽闪,一瞬间心底有了千百样猜测,却最终只是点头:“好!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不过,你可别以后我会老老实实地做家庭主妇,就是还乡,我也会做大夫。啊,什么时候走?我去告诉孩子们,早做安排。”
抓住她的手,沈远岚沉声道:“只有我们!母亲会随我们回乡,但孩子们会留在京中。”
安若微惊,好一会儿才小声问:“陛下会照看他们?”
沈远岚扯了下嘴角,点了点头。
安若就笑了,因为沈远岚的话,她不再觉得忐忑。
“好,我们奉母还乡,没了孩子们碍眼,咱们过两人、不,三人世界……”
沈远岚失笑,把安若揽进怀里,久久没有说话。
沈远岚欲告老还乡之事一说,刘氏就反应过来了:“可是清曙——不,皇帝……也罢,还乡就还乡吧!娘也挺想老家的……娘想在还乡前,见一见陛下。”
沈远岚皱眉,想想还是道:“娘,你不会想和陛下说什么吧?”
刘氏白他一眼:“我想在离京前见见他也不行吗?到底是我带大的,这么走了,我怎么会不想?”
沈远岚只能点头,只是一再叮嘱切不可求情。
刘氏答应了,转天入宫。
自那夜后,新元帝就一直坐在御书房这边,召见刘氏也是在御书房的暖阁中,没人知道祖孙俩说了什么,刘氏在宫中用了午膳就出了宫。
刘氏走后,新元帝一人在御书房坐了很久都不见人。
文皇后听到了什么风声,赶到御书房求进陛下,守在外面的谢太监隐约听到皇上的哭声。
那一夜皇后就宿在暖阁中,转年,文皇后产下一位公主,一时恩宠冠绝后宫。
这是后话,现在的大周朝野俱都为沈相请辞之事而震惊。
按惯例,宰相请辞,皇帝必会一留再留,甚至会三留四留,给足宰相的面子。
可这回,沈相当朝请辞,皇帝留都没留,立刻允了。
虽然赏赐重金,又赐无数珍宝,算是为沈相做足了面子,可盼着沈相告老离朝的心却是昭然可见。
一时,满朝文武说不好这对曾是父子的君臣到底是在玩什么了,慑于最近新元帝的威势,竟无人敢在朝堂之上为沈远岚求情。
沈远岚请辞后数日就偕妻奉母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