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娇妻是神医(423)

作者:雁舞流年 阅读记录

李峰倒是信王大牛的话,却还是一直拖到刘县丞回来。

刘县丞抹着额上的汗,显然累得不轻,脸上的笑却很是灿烂:“没事没事,都是运粮的车。”

李峰大奇:“辽县农业这么发达吗?之前没听说边塞粮食高产啊!”

刘县丞笑笑,有些得意:“李管事不知,我们辽县之前可是没有这样的盛景,这全是沈大人带来了新种,又发布了新策,今年光是新开垦的农田就超过两千亩,而且这些新作物产量也高,头一年产出的粮食,我们县衙全数收购,所以最近一段时间路上都是运粮的。”

李峰点点头,又问:“这些车都是老百姓自发来卖粮的?”

“哪能啊!我们辽县百姓可不是户户都能用得起牛车的,我们沈县令为了方便百姓卖粮,特意在各村村头设了收购点,百姓只要把粮食晒干了就能在村头卖掉。这些车把粮送回县里,回头还要再去装车的。”

刘县丞说得热闹,可李峰并不是全信。

等车队到了门口,他特意跑到送粮车前,趁人不备从粮袋里抓了把,是晒干的玉米粒。

这种新作物,江南也已经有种植。但规模远没有辽县这么大。

毕竟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上好的水田都是种水稻的,哪会儿用来种玉米。

证实了刘县丞的话,李峰心里有了分数。

来自江南,他对粮食没什么兴趣,但现在所见所闻,足以证明沈远岚的确是在用心经营辽县,且把辽县经营得很不错。

想来,开放边贸之事也是真的靠谱,他们不会白跑这一趟了。

果然不愧是沈相,哪怕被贬到边塞,也照样能闯出一条别人想不到的路来。如果操作得当,边塞贸易将是一条新的财路,不比海上贸易差。

海贸,边贸,果然不愧是沈相,光凭这两项政绩,就足以让他留名青史了。

商队进入辽县时,天色已暗,沿街却仍是有许多百姓驻足围观。

“你们看啊,那就是从江南运来的货物……”

“怎么会看不到,五十来辆车呢!也不知道车上都装的什么?我早就听说江南的丝绸好,可惜咱辽县压根没有卖的。”

“好像有卖你能买似的,那是大老爷太太们才穿得起的,人家去府城什么不能买啊!”

“那倒是,不过你们说,咱沈大人要整的那啥边贸能成吗?蛮子能有钱买那个?”

李峰可不像他们那么多虑。

要说钱,塞外异族可能没有,可塞外的好东西也多着呢。

这次来边塞,罗管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以物易物是最好的选择,塞外的俊马、皮毛、人参、鹿茸,哪样带回江南不值钱?

心里早有盘算,见到沈远岚时,李峰就显得格外恭顺,几乎是沈远岚说什么他就应什么,整个一个应声虫。

沈远岚却没因此而看轻了李峰,能被几家商号一起委任成总管事的,要没点本事哪说得出?

“李管事,歇几天,本官亲自与你们去边塞。”

第459章 市集

李峰在辽县休整了两天,好好把这座不算太的县城逛了个遍。

要说繁华,自然和江南比不了,但李峰一路上经过的北方小镇中,辽县已算是富足县城。

都说看一县之富,俱在百姓脸上,只要看百姓是否面有菜色,衣着是否整洁,脸上是否有笑容,就知道一县长官到底做得如何了。

李峰看了两天,对边贸更有信心了,但等到他真正到市集上时,才发觉他之前还是把这座边贸市集看低了。

市集就建在长城外,说是市集,可规模分明就是个小镇。

一条长街,一侧是大周,俱搭建的简易棚屋,门前有空白的匾额,显然是备好的招牌。

一侧是草原边塞的商家,很有草原特色地建起了帐篷。

除了这条主街外,又有两条副街,看起来像是客栈、货栈,食肆等店。

现在市集里还没有商家,就已经有几家小店了,虽然没什么客人,但这么看到正营业的店面,已经让商队众人觉得欣喜不已。

人多声杂,那家客栈的掌柜早就迎出来:“几位客官,要住店?小店干净整洁,价格优惠,欢迎各位入住。”

商队里有人偷笑:“就你一家客栈,不住你这还有别的地儿?你别趁机宰客就好。”

“不敢不敢,怎么可能呢?客官们,您们带了多少货?我们还有货栈,想租仓库也有优惠。还有,吃饭旁边就有我家开的店。若是有什么不舒服的,也有药铺,北大营的军医会到铺里坐馆的……”

这回连李峰都奇了:“你家主子倒是厉害,市集还没开就开了这么多门生意,不怕没生意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