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一天,杨相三次请辞,这一次,隆昌帝好似平静了许多,不仅没有再喝骂,反倒还温言劝慰,说杨相为朝尽忠数十年,是朝之栋梁,他这个皇帝多蒙杨相指点,才堪配帝位,只是现在杨相确实年事已高,他虽然有心留下杨相,却不能误了杨相养身,只能含泪离别,忍痛接受杨相的请辞。
说完这些话,隆昌帝又问:“杨相请辞,相位可有举荐?”
杨相缓缓抬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沈远岚!”
说出这三个字,他好像如释重负,垂下眼帘,再不发一言。
这个人选,似乎是连许仲康都没有料到,面色突变,抬头看着杨相,半晌没有说话,连着薛门几个人,一时间都陷入诡异的沉默。
这事儿,和武将没关系,他们乐得瞪眼在旁看热闹,文臣们却是乱了套,你看我我看你,更多的是在看薛门几位重臣。
杨相请辞,虽然颇有些戏剧性,但众人皆知杨相告老是避无可避之事,但杨相告老之前,薛门应该早有应对之法,这相位必是他们薛门之人接任,可不管怎么看,这薛门老幺都靠不上边呀!论资历论年龄论地位,上位的应该是许仲康才是。
第291章 决择
现在杨相出乎意料的在朝上说出沈远岚的名字,可见薛门内部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出这样的纰漏。
薛门的政敌可不是要看热闹了!还有人觉得不够热闹,大声道:“杨相,你举荐的沈远岚虽然有才,可他到底年轻,做官还不到一年,已经连跳三级做了四品官,这已经圣恩浩荡了,怎么还能再做正一品的宰相?这世上都没有如此荒谬之事!臣看,比起沈远岚,许仲康许大人,才应该是宰相人选。”
薛门势众,往常若有人敢在朝堂之上非议薛门,薛门众人必群起攻之,可今天已经直接是冷嘲热讽了,却没一个说话的。
要怎么说?大家都是师兄弟,该偏向哪个?虽然师兄杨相这事儿做得是不太妥当,可难道他们要当着外人的面质问,让外人看笑话?
有什么事儿,回去关了门咱自己人什么事都好商量。
这么想着,几人都看向许仲康,那意思很明显了,师兄弟们知道你委屈,可这时候千万别中了外人的奸计。
许仲康自然是看明白那些眼色,只能憋着一肚子气道:“李大人,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师弟虽然年少,但才华出众,品德高尚,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怎么能墨守陈规,拘泥于资历年资呢?”
他叹一声,还要自谦几句:“许某虽一介庯才,也不屑为尔等利用,妄议朝政。”
李大人闻言大笑:“许仲康,你原来知道自己是庸才啊!”
面色一冷,沉声道,“诸位大人上朝是为了什么?可不就是为了议政?哪儿来的妄议?还什么沈远岚品德高尚,之前受贿一案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呢?皇上,怎能让受贿一事不明不白地就这么过去?臣请旨,将沈远岚送往大理寺严加审讯。”
“你血口喷人!”许仲康脸都涨红了,可那愤怒却没有抵达眼底,若细看,他的眼中还有一丝笑意。
隆昌帝挥了挥手,淡淡道:“受贿之事,乃是一场误会。沈远岚之前就已经把那张银票交到朕手上了,是朕想借此机会看看那行贿之人到底有多大胆,才和沈远岚演了一出戏……唉,真是世风日下,我大周朝的商贾竟胆大妄为至此……”
摇着头,他沉声道,“那行贿之人,朕已经抄了他的家,只当杀鸡敬猴,让天下人都看看朕对贪污受贿的容忍是零,以后凡是有行此恶之人,都是如此下场。”
隆昌帝的声音并不高,但森森之意却让众臣齐齐低头垂目,同时意识到高踞宝座的早就不是从前的弱质皇子,而是天下之主,大周朝的至尊。
眼见众人无语,隆昌帝笑问:“杨相,许卿和沈卿都是你的师弟,你可否说说你为何举荐沈远岚,而不是许卿。”
杨相抬起头,眼神颇为复杂:“回陛下,仲康是国之栋梁,若论才华,其实他并不在臣之下。可,臣还是要举荐远岚!他虽年少,然眼光独到,思路敏捷,最重要的是胆大心细,敢做凡人所不敢做之事,最最重要的是,他与陛下年纪相仿,正可和陛下相伴相佐,成就一世君臣的佳话!”
他说这话的时候,许仲康不觉抬头看过去,眼底暗沉一片。
隆昌帝却不管别人怎么看,拍手笑道:“果然还是杨相,想得如此周到。以后朕与沈卿一世君臣,在史书中留下一笔时,一定要记下是因为杨相举荐。”
“陛下……”许仲康下意识唤出,但立刻就意识到自己不该如此失礼,忙讪笑着补救,“陛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