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高万青拿走的那个?这是现在印出来了?
安若还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县令大人却与有荣焉:“安娘子,这是昨天京里太医院送来的册子。汤头歌,就是您亲自著写的那本汤头歌,听说院长大为赞许,印了上万册,要下售到各府县医馆药铺,以后咱大周的大夫就以此为准了。”
“不是,这本汤头歌……”它不是我写的!
安若一时不知该怎么说了,被众人热切的目光盯住,她只能讪笑道:“几位大夫都买了?”
“买了买了……”众大夫忙道,甚至还有献媚讨好的,“安娘子的汤头歌简单易懂,极是易学,若是我当初学医时就有这本书,可方便多了。”
“就是就是,能有安娘子这样的同乡,是我辈的荣幸。”
县令大人更是直接道:“我已命人将安娘子著书一事写入县志,以后南河县子孙后代都能沐浴在安娘子的荣光下……”
说什么呢?
安若笑都笑不出了:“大可不必。”
“要的要的……”一群大夫连连点头,全成了应声虫。
看得王桂花也跟着点上头了:“要的、要的……”
“啊……”有人一声惊呼,扭身往院里跑。
她这一跑,也有人反应过来了:“呀,我还没签合约呢!”
眼见好几个人撒丫子往屋里跑,县令大人奇怪地扬了扬眉。
“这是……”
安若不得已,只能把种黄精的事儿说了一遍。
她不过把这当成一桩小事,哪知县令大人竟拍手大赞,直把安若夸成了菩萨心肠的大善人。
安若尴尬得能用脚趾扣出三房一厅来,也只能强笑挺着,一眼扫见沈远岚,她忙招手。
果然,县令大人目光一转,看到沈远岚,立刻眼睛一亮,转过去与沈远岚寒喧。
安若松了口气,正要开溜,药铺掌柜已经窜过来,热切地问道:“安娘子,您刚才说黄精能种植?我之前没听过人种植黄精啊!不知这种出来的黄精和野生可有区别?”
这,是生意上门了?
安若打起精神,展开推销员模式,口若悬河,县太爷还没和沈远岚叙完,安若已经定了一笔小单子。
不只如此,掌柜的还答应介绍附近几个县的药商给她认识。
“安娘子,其实这天下最大的药商,人脉已经捏在您手上了啊!”
第145章 救命
掌柜伸手一指那本《汤头歌》,笑容很是微妙。
安若一下就明白过来:说得对啊!要是连太医院都买她的黄精,她还用去找人推销吗?
想到她种出的黄精将打上“御用黄精”四个字,从此不愁销量,安若瞥不住地笑。
有县太爷送匾这一出,上河村再没哪个对互助会有疑义,就连一开始说什么都不签的二胖娘都哭着求着签了协议,生怕这样的好事被落下了。
三月底,头一批黄精苗培育出来,开始移种。
黄精苗种在沙地上,照看得不用那么精心,可安若再怎么说,互助会的女人们还是不放心。
都说黄精金贵,除了平常照看幼苗,还特意组成了巡逻队,生怕一个错眼,就被人偷走了宝贝苗苗。
安若无奈,也只能由着去了,一晃眼两月过去,小苗苗都长成了成株,互助会的女人们巡逻得更频繁了。
安若时不时地还能看到有人蹲在沙里里盯着黄精看,好像光是这么看,就能透过看穿地表,看到地面下的茎块,到底长没长好了似的。
六月初时,一直用功复习的沈远岚准备行装,前往府城赴试。
临行时沈刘氏一再说让沈远岚不要惦记家里,好好应试。
沈远岚笑盈盈地点头,目光一直没离开正在哄孩子的安若。
“母亲,有安若在,我很放心。”
沈刘氏也笑起来:“说得是,现在不是从前,有若儿呢!”
看了两眼,她小声问:“若儿答应留下来了吧?之后你们带着孩子上京,我也放心。”
“母亲,不是我们带孩子,而是一家人都去。”
“我去京里作什么,你爹……”
“母亲!”沈远岚截断了沈刘氏的话,温言道:“我知道父亲葬在南河,祖父、曾祖也都葬在南河,沈家的根在南河。可,母亲啊,如果不回到京里,这世上也就不会再有沈家了。”
沈刘氏默然片刻,终于点头:“好,咱们一家一起回京城,想来,你父亲也是希望我们回京城的。只不知,那些旧相识可都还在……远岚,若是你舅舅他们……你可赞成别放在心上。”
沈远岚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沈刘氏的手,才走向安若。
沈远岚离开时,安若忙着哄闹人的孩子,没有半点离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