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汉子想了想,把竹篓递给了周宵,“行。”来前,他哥哥说了,能卖八十文就行,加上之前他卖的几条,已有一百六十多文了,也算是值了。
周宵接过喜哥儿数好的铜板,冲那小汉子道:“河里如今还太冰,你们家旁边若是有竹林,可以挖些笋来卖。”
河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有些危险,临走前,还是叮嘱了一句。
小汉子接过银钱,四处望了一眼,给周宵和喜哥儿留下一句“谢谢。”便匆匆跑走了。
等周宵和喜哥儿驾着牛车回到家,把鱼拿给顾筠,喜哥儿帮着刮好鱼鳞,开膛破肚的的时候,发现了不少的黄黄的鱼籽。
顾筠叹道:“可惜了,不过,蛋炒鱼籽味道也还不错,喜哥儿那个碗来。”
“小爹,这东西真能吃?”喜哥儿有些不敢吃,之前有这东西,他娘家小爹都是直接扔了喂鸡鸭的。
“做好了你尝尝便是。”顾筠笑道。
等蛋炒鱼籽搬上饭桌,喜哥儿尝了一口便喜欢上了,“小爹,好吃!”
周宵和周铭之前便吃过,不过少有鱼的鱼籽能这般多的,不到一碗的鱼籽很快便吃的干干净净,喜哥儿还揪了块儿馍,把碗给擦了一遍。
顾筠笑道:“这鱼大,刺儿也少,红烧来吃,味道也不错。”
一家人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便准备下地去了。
村里便开始仿若冰雪解冻了般,动了起来,开始翻地,忙了起来。
春风怡人,暖阳相伴,整个农忙的时候,这就这段时间干起活儿来,没那么热人。
团团和圆圆这段日子农忙,便交给了顾筠看着,喜哥儿跟着周宵和周铭下地去了,本也是不用他下地的,无奈喜哥儿做活儿做惯了,闲不下来。
地里分了两派,有牛的人家扬起牛鞭,人不用怎样出力,事儿半功倍,没有牛的人家,只能靠着自己的一把子力气,怨不得说牛是农家人最想要的牲畜呢。
第51章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院子里的梨树放眼望去,像是在树桠上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般,还是带着梨花香气的白雪。
刚巧把地里的农活儿忙活完,剩下的家里的长工便能弄完,顾筠大手一挥,领着一家六口来园子里踏青赏春来了。
微风拂过,带落片片梨花瓣,落在嫩绿的草地上,别有一番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美感。
团团和圆圆年龄尚小,尚不懂欣赏美景,不过俩娃自打出生,还是头一回被抱出家门,两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在小床上翻滚一圈,趴着仰着小脑袋环视一周,看啥都觉得新奇的不行。
喜哥儿坐在麻布铺的垫子上,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惬意的不行。
以前待嫁的时候,有了闲暇的时候,也是在家里忙着看小侄子或是约上冬哥儿他们去山里挖野菜来吃,少有这般闲适放空自己的时候。
“啊~啊啊~”圆圆看到只在野花间飞舞的蝴蝶,眼睛一亮,兴奋的喊了起来,露出无齿的可爱笑容,整个娃在床里扑腾着,一副想要爬出来的样子。
喜哥儿笑道:“我们圆圆看到什么了?这般开心。”
圆圆似是听懂了,无奈人小还不能言,只能使着小胳膊用他肥嫩嫩的小手给他小爹指了指蝴蝶,嘴里还在说着几个大人听不懂的婴言婴语。
喜哥儿了然失笑,把圆圆从小床里抱出来,往有蝴蝶的那边走去。
周宵见状,本想抱着团团也去看看,搭眼一瞧,好家伙,团团趴着睡着了,看着睡的还挺香甜。
周宵无奈扶额,拿起团团的小枕头放好,给软软绵绵的小团团调了个睡姿,盖上绣着花花的红色小被被,怕他睡着凉了。
顾筠在一旁看的乐不可支,冲周宵道:“瞧我们家团团,睡的多可爱,要是有相机就好了。”
这段连轴看娃日子顾筠也发现了,圆圆精力旺盛些,睡的没有团团多,眼看着俩娃一日比一日可爱,恨自己手上没相机,没法记录下俩娃的成长轨迹。
周宵疑惑道:“相机是何物?西域的东西?”
顾筠轻咳了一声儿,点了点头,西域是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转而感叹道:“就是能记录俩娃现在的模样的东西,可惜了。”
周宵想了想,“咱们这儿虽没有相机这东西,但镇上有画师,专门画人像的,我见过,画技了得,和真人看起来无甚区别。”
抱着圆圆回来的喜哥儿闻言,心里有了几分兴味,“收价几何?”若是不贵,请来给团团和圆圆画上一副,也是好的。
顾筠也看向周宵,他有些私心,想画上一副和周铭的画像,若是有朝一日不小心回去了,心里也能有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