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的老宅,去年刚评上省非遗。”肖堂叩了叩廊柱,“全木架构没用一根铁钉,地仗层用的是传统一麻五灰工艺,光修复彩画就请了苏州的老师傅。”
“两层带后院,楼下大堂能摆二十桌,离景区入口不到三百米。”肖堂推开吱呀作响的雕花门,“月租这个数。”
许昭弥盯着他比划的手势,差点被门槛绊倒:“这价格在景区连个包子铺都租不到!”
“附加条件是流水抽成。”
她不是没干过这行,就算是按抽成走,保底租金也没有这么便宜的。曲琳琳偷偷和许昭弥眨了眨眼睛,许昭弥心里就更不好意思了。
位置这么好,租金又低,应该很多人想租吧?许昭弥不太想占这个便宜,虽然确实是她的梦中情店。
肖堂看出她犹豫,又说,“其实这房子有些审批上的麻烦,很多人担心后续事情太多,所以才一直空着。”
“什么麻烦?”
“你看,这店铺所在的建筑是受保护的百年老建筑。要是用作商业用途,得办理一大堆复杂的手续,比其它房子就要麻烦的多。而且就在三个月前,文旅局刚颁布一项新规定,明清时期的建筑用于商业经营的必须配备专业的古建保护专员,不少人就是嫌这些太麻烦,所以才不租的。”
“不过别担心,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和政府那边毕竟是合作关系,这些问题还是可以协调解决的。”肖堂拍了拍胸脯,试图让许昭弥安心,“只要你不嫌麻烦就行。”
“我们不嫌麻烦!我们也可以考证!”曲琳琳抢先一步替许昭弥拍了板,“可以的,开!回头我也入一股!”又动员许昭弥,“别犹豫了亲爱的,咱们都有政府人脉帮忙了,这事儿还不好解决吗,赶紧租下来啊!”
许昭弥思考了一下,她虽然没开过民宿,但好歹也是干商业地产出身的,和政府没少打交道,明白涉及政府审批的流程肯定不会简单。但曲琳琳的话确实也很打动她。犹豫了一小会儿最终抬起头来:“行,那合同怎么签?”
“不着急,回头我联系你,来我公司签,咱们跟法务一起过遍合同。”
“那就感谢土豪大哥啦!”曲琳琳比许昭弥还开心。
第67章
晚上回家后,许昭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算钱。
前期一次性投入除了房租外,还有装修工程款、设备采购费、证照办理费等多项支出;正式运营后的人力成本、水电消耗、物资采购以及营销推广等持续性开支更是少不了,草草估算每月最低支出就得六七万,这还是往少了算。
许昭弥点开她的手机银行储蓄卡账户,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仔细核对自己的小金库,反正她的这点积蓄都在这儿了。要是真的把店开起来,那买房的计划肯定就得往后推迟。乐观估计的话两年后开始回本,三年后实现盈利;要是情况不好的话……
许昭弥深知创业有风险,尤其在民宿行业。这些年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有太多理想青年在大理折戟,有的耗尽积蓄依旧流浪,她清醒认知民宿行业的残酷,却仍决意投身这场豪赌。
转天在饭桌上一念叨,没想到爸妈都支持。只要闺女终于不在家里闷着了,肖玉枝就高兴,甚至还主动提出要给她添钱。许大勇只秉承一个原则:女儿开心就好!不过他没钱,他的钱都在肖玉枝那儿,但他能出力,说是到时候要到女儿店里给她当小工。
一顿早饭吃得许昭弥一把鼻涕一把泪,可感动坏了。没想到爷爷听说这事儿也主动过来,给她包了个五万块的大红包,“给囡囡添置产业!”许昭弥抱着老头又哭了一鼻涕,她抽泣立誓,“我一定会挣大钱把老宅给爷爷买回来的!”
许爷爷怎么说的?“老宅那都不是啥大事儿,现在咱囡囡要做的才是惠泽乡里的大事。等景区兴旺了,乡亲们岁岁分红享福,那才是给爷爷脸上贴金。”
老宅改造成的文旅景区,让世代劳作的渔民搬进敞亮楼房,年末分红远超往昔捕鱼收入,这是种可持续的共生模式。许昭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要把自己的民宿经营好,打造成金字招牌,吸引更多游客,年底给大家分更多的钱,让家乡的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
悬在心头的大事终于尘埃落定,许昭弥此夜沉入无梦的深海。不同于在潞城那些年为生存奔波的成就,此次却是将灵魂浇灌在挚爱土壤里生根的酣畅~为着纯粹的自己与热爱而战,这份喜悦,就像春溪漫过青苔石缝,在月光下泛起细碎的银光。
……
转天曲琳琳和她一起去签合同。
“多亏了我让你来同学会吧,不然你得错过多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