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母鸡正带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鸡仔刨地觅食,旁边是别的鸡,还有巡逻山寨的狼狗、养来捕鼠的猫,连小猪都养了五六只。
沈嘉禾送给沈不饿的驴当然在,每天吃东西,到处闲逛溜达,被养得油光水滑。
对比一个月前潦草的山贼老巢,现在的山寨像个正经村子,而且是没有地主官吏盘剥的村子。几个泥瓦匠在山寨里忙活了一个月,想带着一家老小搬来住,免得受地主恶气,被官吏催着交各种税。
但山寨没有进项,
支出日益增加,山贼们留下的钱粮撑不了太久。
寨民们也知道钱会花完,会干农活的在山上开垦田地,有手艺的编织竹制品、烧制陶缸陶罐陶碗,拿到山下贩卖。
山贼并不是生下来就做了山贼,他们曾经是农民、工匠,也想过安稳日子。
安稳日子是打出来的!
沈不饿召集高层,宣布道:“我们该打大户了。山上不适合种地养牲畜,买东西要走一个时辰山路,一点都不方便。山下才是我们该住的地方,才是我们该占的地盘!”
第33章
山下的情况她们打听清楚了,鲁家有一南一北两个大地主,还有个势力稍小的范家,都是不顾佃户性命,往死里剥削的地主。
南鲁家比较上进,老爷是个秀才,儿子是童生,在县里的书院读书。由于屡次考不上秀才,这童生儿子索性不考了,成天在茶楼、勾栏厮混,经常问老爷要钱花。为了钱,南鲁家这几年逼死的佃农比往年多,大家恨透了老爷。
北鲁家没有会读书的人,更擅长做生意。沈不饿下山买布料时遇到的欺生布庄,就是北鲁家开的。
范家不读书不经营,全靠地里山里出产的东西过活,今年累死了几个雇工。
先收拾哪家?
沈不饿认为北鲁家最富裕,遂清点寨中兵丁,准备突袭。南鲁家她也没有放过的想法,请沈嘉禾出手,范家留在最后,她们一起解决。
这天夜里,月黑风高。
沈不饿带着人悄悄下山,来到北鲁家的大宅外。
不必搬梯子翻过高高的墙头,她学几声猫叫,宅子里便有人开门,把她们放进去。
却是沈不饿在小孩帮的老手下,不久前来到清河镇上,顶替佃农女儿进了北鲁家做仆从,已把北鲁家的状况摸得清清楚楚。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
沈不饿身先士卒,闯进地主老爷家里,把地主老爷一刀捅了个半死,没捅死是留着逼问钱财藏匿的位置。其余人闯进各个房间,敢反抗的男人全打死,不反抗的都抓起来,拖到大宅里等候发落。
队伍里有做过山贼的人,山贼不讲仁慈,难得下山劫掠一回,连寨子规矩都忘了,脱下裤子就要行苟且之事。也有拿杀人当发泄手段的,甚至有四处放火的……
看见火光闪耀,沈不饿便知道有手下放火。
她气势汹汹地杀过去,将违反规矩的山贼一刀砍了,大家这才想起她是个杀人不手软的煞星,顿时老实了。
沈嘉禾一个人去南鲁家倒是没这么多糟心事儿,地主一家全部打晕,地主养的打手、家丁也通通打晕。北鲁家大宅因为沈不饿的突袭热闹起来,南鲁家大宅安安静静的,就连看门的狗都没有吭声。
留下秦三娘和周宁看着北鲁家,沈不饿带人去打范家。
都在一个镇,范家的人当然听得到北鲁家的尖叫,瞧见沈不饿拿着灯来了,整个范家乱作一团,收拾包袱逃跑的人竟比反抗的多。
可他们如何逃得掉?
赵玉桃带人守在清河镇的主干道上,正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
于是,沈不饿轻松攻下了清河镇,唯一一个折损的人还是她亲手砍死的。
佃户们也听到了动静,奈何这个时代很多人患有夜盲症,天黑了就跟瞎子一样看不清。少数几个看得清的,见到沈不饿一大群人威势十足,岂有胆量对抗?
反正这伙山贼盯上的是大户,他们没油水给山贼捞,出去躲躲就好。
天亮时,秦三娘统计了攻下三家地主的战利品。
银子不多,主要是粮仓的粮食,足够山寨躺着吃上好几年。因保存时间太久,一部分粮食发霉变质,人已经不能吃了。
但地主们最重要的财产不是粮食,而是田地。
清河镇九成以上的田地握在三家手里,旁人只能租地耕种,产出要交大半给地主。碰上年景不好,产出付不起田租,便要借地主的粮。这粮是九出十三归的高利贷,一旦借了,倾家荡产是早晚的事。
算清楚三个地主的家财,沈不饿论功行赏。
跟她下山打大户的人,除却违反规矩的,无论性别、老少都能分到粮食、银子、土地。山寨里的人虽然没参与打大户,打大户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做了不少的,也有钱粮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