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们。”沈不饿跟每个人问好,“你们肯定饿了,请来食堂吃饭!”
食堂是沈不饿来了才开起来的,早已准备热饭菜,还有一锅骨头汤,只等众人取食。
餐具由食堂统一提供,和饭菜一起交到众人手中,饭后要将餐具交还食堂,弄坏餐具需要原价赔偿损失。不用食堂餐具的话,可以用自己的,但自备餐具要自己清洗,食堂有清洗、存放餐具的地方,可代为消毒。
杨千里和吴照月等人来到食堂里,讶然地发现,食堂的打饭窗口镶着大块透明玻璃,每个窗口挂着菜牌子和饭菜价钱——饭菜不是免费的。
餐具也不是陶瓷的,而是钢铁做的(不锈钢餐具),饭菜有荤有素,味道尚可。吃饭的桌椅样式不一,全是战利品,物尽其用。
饭后,有人带她们去休息,澡堂已经建起来,居住的地方也有,衣服鞋袜亦不缺。沈不饿手下的女兵个个高大,杨千里没有换洗衣服,给她一套女兵的便服即可。
休息沐浴完,她们登记各自的信息,年龄、特长、意向薪酬、想要的工作,然后自由活动。
过了几日,杨千里被编入维护领地内秩序的巡逻队,成为率
领二十人小队的小队长,这让她很不满意:“小小一个职位,打发谁呢?”
“你初来乍到,需从零做起。”沈不饿拍了拍这位暴躁老姐的肩膀,“向我展示你的实力,以后有的是机会给你。”
“我不想天天抓贼!”杨千里说,“不是打仗吗?让我去看看。”
“刚打完仗,现在没有出兵的打算。”
吴照月是教书的老师,被安排到郑鹤琴手下。她先是做学堂的山长,后来参与编写教科书的工作中,一边教学生,一边改进不够完善的学堂教材。
两个位面的语言文字有些区别,话讲快了听不懂,讲慢点能听懂意思。字则是女尊位面的简单,而且有类似拼音的字符帮助认识陌生字,更妙的是,吴照月带了字典过来!
要推行简化字和拼音字符吗?
沈不饿写信询问秦三娘、王大脚等元老。
按照她的想法,简化字和拼音都很好,能让学生更快地学会文字,有利于扫盲。文字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要降低掌握门槛,不能让文字变成少数文化人掌握的知识。
沈嘉禾也赞同她。
于是,沈不饿让吴照月和郑鹤琴编写了一本简繁字典,标上拼音字符,在刚打下的两省推广拼音与简体字。
攻下的两省都近海,山地颇多,耕地比较少,而且更接近热带,水稻可一年熟二到三次。对宇朝来说,这两省算不得富庶,但宇朝南方的盐基本来自二省,宇朝已将沈不饿视作眼中钉。
沈不饿无所谓宇朝的针对,在吴照月之后,她又发现一位重要人才,那就是医师。
在古代,生孩子被视作过鬼门关,能不能活下来全凭侥幸。
沈不饿年轻,大业未成,是不会考虑怀孕生孩子的。
像赵玉涛、周宁等二十到四十岁的高层也没有生育打算,赵玉涛是不想生,周宁是认为孩子不适合在眼下的关头出生。其余中高层官吏将领们却有几个想生,平民女子更是生活稳定就打算成亲生育——
她们在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环境中长大,纵然分到自己的田地,获得工作,目标也是嫁人生孩子,而不是赚钱、读书、当官。
一旦决定生育,怀孕便有诸多反应,生育更危险。
王大脚作为医药卫生部长,管理领地内所有医馆医师,每年每季度都要统计孕产妇、新生儿、死亡人数,其中孕产妇死亡率高达千分之十五,即一千个孕产妇有十五个因生育去世。
这还是推广现代医学知识才有的数据,若是在从前,生孩子不去医馆,在家生,甚至医师、接生婆都不请,孕产妇的死亡率高得可怕。
为了让人们重视生育,王大脚将孕产妇死亡数据公之于众,产前产后的各种症状也全部告诉大家。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行房知识,既然不想生,那就不要跟男人同房。一旦同房,根本没有意外怀孕,全是预谋怀孕。
奈何人们的观念停留在过去,王大脚的生育常识推广进行得很艰难,男人嘲笑挖苦她,希望她闭嘴,女人不理解她,认为她将生育描述得过于可怕。
生育是女子天生的职责,不生育的女子,还是女子吗?他们私下嘲笑王大脚,说她死了两个男人后脑子不正常了。
遇到这些不配合生育常识推广,反而多加阻碍的人,王大脚也不是吃素的,全部抓起来送去劳动改造。
不得不说,常识推广还是有效果的,大家对待怀孕生育的态度更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