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红楼,成了凤辣子的丫鬟/红楼大丫鬟,第一小会计/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539)+番外

作者:蜀中说书人 阅读记录

皇帝眼睛一亮,急忙追问:“可问出什么有用的?”

夏守忠禀告道:“掖廷那边给吐蕃的侍女来一次加官进爵,她们才张了嘴,吐蕃的公主确实是自缢而亡,却不是因为四皇子,而是吐蕃那边的算计。”

皇帝骤然起身,转瞬之间,便想明白了前因后果。

“好,好,吐蕃狼子野心,如此算计,可见不臣之心。让内廷那边,想办法拿到切确的证据。”皇帝吩咐道。

夏守忠明了,就是拿不出来,编造也要编出来,只要有一个名头就行。

重要的是,要撇清朝廷的关系。

至于,几个皇子在此事中掺和进去的事情,内廷那边也不敢再查,只撇清责任就行。

定然是吐蕃那边狼子野心,才想出这般的毒计,算计几个皇子。

内廷那边,几个吐蕃女使十指滴着血,身上遍布红点,每一个红点,都是针扎的痕迹。

内廷那边想要撬开吐蕃侍女的嘴,但因着吐蕃那边的使臣还在,不想背负上一个屈打成招的名声,只能用一些痕迹不显的刑罚。

针扎、溺水……折磨人的法子很多,却无明显的伤痕,等撬开了她们的嘴后,才动了大刑。

几个侍女已经被折磨得神志不清了,嘴里说着让人听不懂的吐蕃语,旁边鸿胪寺的一个懂吐蕃语的小吏,将她们的言语记录下来,分为吐蕃与汉语两份。

虽然侍女吐了真言,但还没有确切的证据,毕竟吐蕃王的命令是口述的,没有留下任何的书信,让人抓不到痕迹。

内廷那边,就得“拿出”一份证据来,甩在吐蕃来使的面前,将朝廷的责任撇清。

此事,经过一些嘴碎的小吏,传到了朝臣的耳中。

翌日,御史台那边,就开始参奏,先参四皇子不守规矩,宫宴散后还留在宫中,给有心人可乘之机;二参五皇子不守君子德行,还未成婚,却私下联系未婚妻;三参吐蕃狼子野心,以一个公主算计几位皇子,有挑拨诸位皇子之嫌,其心可诛,请求皇帝出兵,镇压吐蕃,以灭其威风!

朝臣不怕打仗,就怕没有出兵的名头。

史官的笔也刷刷的记着,大书吐蕃的狼子野心,小人之行径。

将吐蕃王描写成鹰视狼顾之相,早有不臣之心,冒犯天朝上国威严。

武将那边也闹着要打仗,勋贵那边早就看中了吐蕃的土地,也赞同打。

要不是皇帝不愿意打,又想收回白家的兵权,又不想放王子腾出京,吐蕃这边议和最开始就不可能成。

本来,有皇帝压着,吐蕃能有几年太平日子,但吐蕃走了一招“臭棋”,朝臣就有了理由,逼皇帝出兵。

吐蕃王这一次,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子腾转动扳指,想到了被禁足的四皇子,嘴角勾起一抹笑。

于是,没两日,就传出消息,蒙冤的四皇子不堪背负骂名,居然绝食自证清白,好在郡王府的长吏死谏,四皇子才有了求生的意志,吃了点小米粥熬的米汤。

这戏唱罢,守孝的白家那边上书陈情,愿披麻戴孝,上阵杀敌,为四皇子讨回公道。

至于五皇子,他跟吐蕃公主的信件,就已经定了他的罪责。

朝堂上,只有太子的几个党羽为他说话。

内宫那边,兕姐儿又查出,五皇子跟一些宫婢的联系,将这些呈递到御前。

坐实了五皇子想要算计太子一事。

皇帝按下不发,却坐实了五皇子阴鸷谋害之罪。

皇帝叫陈守礼私下里探查此事,却不想查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查到了被禁足的六皇子头上。

“传那孽障进宫,朕倒是要看看,那孽障到底想做什么?”皇帝冷声道。

陈守礼领命,带着内宦去了六皇子府。

第89章 六皇子之死

陈守礼带着人,连夜去了六皇子府。

“殿下,陛下已经遣人去六皇子府了。”一个小宫娥,担忧道。

三皇子眉头紧皱,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白日里用了脂粉遮掩面色,到了夜里,除去铅华,才显露本色。

“不能让他开口。”三皇子只一瞬,便做出了决定。当初游说六皇子的时候,是三皇子亲去的,当初他以自己无子嗣为由,与六皇子合作,如果自己能登临帝位,就过继六皇子的儿子为嗣子。

六皇子信了,因为三皇子身子骨差,且御医断定过,他再难有子嗣。

同时,六皇子也想借三皇子之手,将太子、五皇子、四皇子拉下马,到时候,一个病秧子肯定做不了皇帝,自己这个被禁足的皇子,不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两人各有算计,六皇子也信不过三皇子,从三皇子手中拿到了三皇子的信物。

现如今,皇帝查到了六皇子头上,三皇子为了保住自己,就只能让六皇子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