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想说用国库的银子增修水利,那边礼部尚书周大人又道:“陛下,臣有本启奏,今岁科举的人数比往年更多,考舍还得增建。”自从两大海盟带了经济增长后,百姓有钱了,读书人就多了起来,因此这几年参加科举的人数,一年多过一年,考舍不够了,得增建。
皇帝脸黑,好嘛,又十万两没了。
然后兵部那边,又提出要换购兵器、马匹,这个花销就大了,几十万又没了。
百万两银子根本不经用。
皇帝脸黑了又黑,从自己的私库拿出三百万两银子,填充国库。
“海盟那边,由户部负责,叫两大海盟辅助工部修建水利、河堤。”这意思就是,增建水利,由两大海盟出钱。
蔡珅用震惊的看着皇帝,一副:你现如今这么不要脸了!
要知道,去岁修建水利,大头就是两大海盟出的,还购买了一批粮食,免得出现粮荒。今年又叫人家出钱,蔡珅这样黑心肠的,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可能是蔡珅震惊的神色太明显,皇帝也想起去岁的事情,但他脸皮厚,半点不好意思都没。
但底下的勋贵不乐意了,耀星海盟是他们集资办的,皇帝现在割的是他们的肉,他们怎么可能同意,一个个叫屈。
鸿昌海盟那边,徐乐虽然不能上朝,但朝中替她说话的人也不少,第一个开口的就是蔡珅:“陛下,鸿昌海盟那边只怕没钱了,去岁除了修建水利外,户部还找鸿昌海盟借了一笔钱,给边疆兵丁添置冬衣,现如今货款还没还。”这意思就是,去年借的都没还,今年还借?人家也不一定借了。
皇帝惊了,户部还欠钱!
第64章 宝钗出海
最后,大朝会在蔡珅被皇帝责骂中结束,因着户部欠鸿昌海盟钱的事情,皇帝骂了蔡珅好久。
蔡珅被骂得,当场就要退位让贤。
朝臣连忙劝,户部这深坑,只能他填。
皇帝也被吓住了,毕竟损了三百万的私房钱,他只是想发发牢骚而已。
蔡珅这个户部尚书他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一个守着国库又不乱花钱的,实在是太难得了,皇帝还没想换人。
最后,蔡珅也见好就收,没再提这话。
下朝后,皇帝愁呀,批折子的时候都在唉声叹气。
兕姐儿捧起茶盏,递到御案前,皇帝接过茶水,饮了一口,兕姐儿道:“陛下何故忧愁?今日都叹了七八次气了。”
皇帝道:“朕愁呀,当年国库拢共只有二三百万的时候,朕愁,现如今一年两三千万的库银的时候,朕也愁呀,这么些钱,怎么就省不下一星半点儿,每年都要拿朕私库的银子填。”钱多钱少都不够花,皇帝都快要愁死了,他的银子都花哪去了?
兕姐儿轻笑道:“原来陛下是因此而叹气,叫臣说,国库钱银不够用,都是因为陛下爱民如子,每年都为百姓减赋税,这赋税一减就得从旁处补。陛下每年都叫人兴修水利,筑造堤坝,这一笔笔的都要银子,还有边疆的兵丁,每年能拿到饷银,能吃上饭,穿上厚实的衣裳,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陛下对子民的恩德,陛下想让百姓过得好,这国库里的银子,可不就不够用了。”
皇帝虽然多疑又薄情寡义,但不得不说,对于老百姓来说,他是一个好君王,年年减赋税,隔三差五的免徭役,这是前两代君王都做不到的事,也是国库有钱,皇帝才能施下仁政。
皇帝听了兕姐儿的话,脸上露出了两分笑:“你这丫头,是个油嘴儿,只会说好听的话哄朕。一天天的,正事不上点心,净会溜须拍马。”
要是旁人听了皇帝这好似斥责的话,估计早就跪下请罪了,但兕姐儿不听,她反而还嘴道:“若臣说的是假话,那臣说的才是溜须拍马,但臣说的句句都是实话,这是肺腑之言,陛下若是不信臣,不如让夏总管说说,臣说的可是实话?”
夏守忠在一旁笑道:“陈女使说的是实话,陛下仁德,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幸!”
他话语落下,勤政殿伺候的宫女、宦官都跪下,高呼:“陛下仁德,是百姓之福,是社稷之幸!”
皇帝忍不住笑起来,他兢兢业业的做皇帝,不就求个好名声,名垂千古。
心情好了,皇帝批折子的速度,都快了起来。
徐乐已经得了消息,得知皇帝又将主意打到两大海盟上,就知道皇帝现如今已经不知足了,开始想要蚕食两大海盟。
“去请薛奶奶来,就说我得了两盆玉玲珑跟金盏玉台,请薛家奶奶来赏花。”徐乐对朱鹮道。
朱鹮领命,就去写帖子,请薛宝钗赴赏花宴。
徐乐又对一旁的丫头道:“去请邹大夫来。”自蓁姐儿生下孩子后,邹丽娘就从三皇子府回来了,每日里闷在院子里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