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红楼,成了凤辣子的丫鬟/红楼大丫鬟,第一小会计/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484)+番外

作者:蜀中说书人 阅读记录

王熙凤听了此话,露出一个笑来:“你说得对,是我贪心了。”

送王熙凤上了马车,徐乐搭着丫鬟的手,回了房。

木棉在屋里候着,徐乐瞧见她,便挥手让朱鹮她们在外面守着。

“奶奶,张嬷嬷那边传了信来,淑贵妃那边……”木棉在徐乐耳边低语。

徐乐听罢冷笑一声:“淑贵妃这样做,就是仗着太后能为她兜底,你让咱们的人盯着淑贵妃那边,必要的时候做个推手。林家那边……你给潇湘县君传个消息,看她自己如何选吧。”

木棉点点头,去给两方的人传信。

徐乐素白莹润的手指叩在案几上,思索着自己能趁着这次宫宴,做些什么?

黛玉那边,展开信件,看完信上所说后,眉头蹙起,良久,叹息一声。

“罢了,罢了,且容他们算计吧。”黛玉叹息一声,朝中现在的局势,黛玉也知晓一二。

现如今几个皇子争斗,林如海是个忠君的,哪一方都不靠,又掌管着吏部,几方的人都朝林如海施压。

林如海在朝中的日子并不好过,黛玉是个孝顺的女儿,想帮父亲分担,却因着女子的身份入不了朝堂。

徐乐的这封信,让黛玉生出一个想法,一个让自己名正言顺“出家”修道,能让父亲脱离旋涡的想法。

只是,这个想法,不能与父亲商议,不然按父亲的性子,定然是不会同意的。

自己这一次,少不得要做个“不孝女了”。

思来想去,黛玉满腹心事不知该与何人说,想了许久,给宝钗写了一封信。

若说知心人,在黛玉看来,就只有自己的师姐宝姐姐了。

宝钗看完信,眼眸微微睁大:“玉儿真是大胆,林伯父知晓后,只怕要气个好歹。”

宝钗知晓黛玉心中的忧虑,黛玉今年已经二十出头了,虽然贵人家心疼女儿的,会多留女儿几年,但也没有二十余岁还不为女儿议亲的。

林如海因此,背负了不小的压力,外面的非议声不小,为了保护黛玉,林如海只说是自己的眼光高,要为女儿招个十全十美的女婿,将一切都非议之声,都担在了自己的身上。

黛玉作为女儿,自然不愿意让林如海受到如此非议,但她又不想成亲,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法子,怎样才能又不成亲,又能保住林家的名声。

现如今,淑贵妃如此算计,倒不如借力打力。

黛玉已然做出了决定,宝钗自然是支持她的。

只要是黛玉想做的,宝钗都会支持她。

万寿节是皇帝的生辰,一共九日。

前三日,第一日是祭礼,祭祀天地。第二、三日,是附属国进贡,番邦使臣贺寿,这两日皇帝会在大庆殿宴请诸国使臣。

中间三日,便是朝臣献礼,先由诸位皇子、公主与后妃献礼,接着是皇帝彩衣娱亲,为太后献礼,感恩太后,彰显孝道。

第二日,便是宗亲、朝臣献礼。

第三日,是欢宴,皇帝宴请宗亲、朝臣还礼。

后三日,皇帝便要大赦天下,休息三日。

这三日,一般是皇帝与后妃的宴饮,也是后妃争奇斗艳的时刻,后宫那些不得见天颜的妃嫔、御妇,为了获取圣心,会竞相献礼、献艺。

每年过了万寿节,后宫都会多出几个新晋的嫔妃,多出几个新贵,不过,多数都是昙花一现。

运气好的,能有个一儿半女,运气不好的,转眼就被皇帝抛之脑后,在宫中耗尽青春年华,等皇帝驾崩后,便送到皇陵,为皇帝守陵祈福。

就这,都算好的了。要知道,前朝的时候,宫妃没有生育的,在皇帝死后,便会成为“朝天女”,陪葬皇陵。

所以,宫妃们争的,不仅是宠爱,不仅是富贵,争的还是命。

徐乐让青娘将万寿节的献礼检查了一遍又一遍,送的东西也就是那些贵重摆件、把玩的器物,不出格,不争先,中不溜秋就好。

你要是出奇了,拔得了头筹,今年献了礼,就拔高了皇帝期待,明年送得不够好,就会惹怒皇帝,得不了好。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出奇,随大流的好。

朝中的这些老油条,除了那些想要在皇帝跟前露脸的,谁不是这样想的。

徐乐并青娘,将万寿节的节礼整理了一遍,又备了一份礼单,遣人送去内廷。

内廷近日忙得不可开交,番邦小国送来的贺礼,各属国进献的朝贡,各地驻军送来的贺礼,以及朝臣宗亲送来的东西,这一件件的东西,内廷都得派人去核查一遍,一看东西与礼单上的东西是否相符,二看有没有新奇的,找出来,向皇帝讨个巧。

徐乐的礼单一送上去,明守义便拿起礼单看了。对于皇帝跟前得用的那些朝臣送来的东西,明守义都是第一时间看的,如几位内阁大学士、六部的重臣的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