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红楼,成了凤辣子的丫鬟/红楼大丫鬟,第一小会计/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433)+番外

作者:蜀中说书人 阅读记录

早已宫人将床暖好,只等皇帝就寝。

翌日一早,陈守礼就打发小太监去传口谕,徐乐便换上礼服,进宫面圣。

走在宫道上,高高的宫墙,抬起头,只能瞧见一线天。

这深宫,是真的深,不仅禁锢住了宫妃,也禁锢住了那九五至尊。

徐乐穿着深衣头戴珠冠,走在这宫道上,身后跟着两个宫婢,这两个宫婢是内廷派来伺候的,每一次外命妇进宫的时候,是不许带丫鬟的,因此内廷会派来宫婢伺候。

到了勤政殿外,一个小内宦殷勤的上前,请徐乐去偏殿整理仪容。

“夫人可需要更衣?”小内宦道。

徐乐道:“多谢公公好意,暂且不用。”

小内宦就道:“既如此,小的已叫人备上口檀、香茗,夫人请在偏殿稍候,小的这便去内殿通禀。”

“劳烦公公了。”徐乐道谢,右手伸进广袖中,拿出一个荷包,荷包里放了几颗金锞子。

小内宦没有推托,接了赏钱。

小内宦去内殿通禀,陈守礼见了,就轻轻点头。

这时候,皇帝正好下朝,在召见内阁的几位大学士。

等他们说话停了,陈守礼才上前去回话:“陛下,恭夫人已在偏殿等候传召。”

皇帝点点头,对蔡珅道:“今年江南欠收,收上来的秋粮太少,户部这边有何打算?”

蔡珅回道:“回陛下,臣等这边准备,让鸿昌海盟跟耀星海盟去番邦收购粮食,以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

皇帝道:“既如此,就早已办吧,百姓还等着粮食下锅,此事一定要办好。明年……江南、两广地区,各减税一成,削两成的人头税。”

蔡珅闻言,便跪下来,谢恩道:“陛下仁德,乃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其余几个大学士,也跟着跪下来,高呼:“陛下仁德,乃百姓之福,社稷之幸。”

蔡珅拍完龙屁,又面露难色道:“那这样,国库就有所空虚,这一笔钱银……”显然,这是又打上了皇帝私库的主意。

第9章 皇帝召见

皇帝听到蔡珅的话,脸黑了三分,这狗东西又打朕私库的主意!

蔡珅可不管皇帝的脸色如何,继续道:“国库这边,才支出了边关的粮饷。”说着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嗯”了一声,边关粮饷,该给,这个节省不得。

蔡珅又道:“钦天监那边说,明年南边恐有洪涝,黄河水患如利剑悬于头上……秋收之后,正好可以组织人手修建河堤,兴建水利,百姓徭役负担重,不好再征徭役,只能征工,需要的钱粮……”说着,又看皇帝一眼。

皇帝:……

水利应该修,但是,这国库的钱绝对够的,鸿昌海盟跟耀星海盟每年缴那么多商税,皇帝不相信钱都花光了,要知道为了节省国库的钱,皇宫里所有的开销都是皇帝自己负责,现如今蔡珅又要自己贴补国库,这狗东西,故意的是吧!

这么多内阁学士在,皇帝又不能说兴修水利不好,只能故意问道:“海盟那边,不是才交完税款吗?近千万两的商税,不到两月,全用完了?”

蔡珅似是知道皇帝会有此一问,皇帝话音刚落,他就接上了:“回陛下,因着钦天监张大人那边说,明年是个灾年,江南有洪涝,塞北有干旱,户部这边只能将这部分钱银作为救灾款项留存。”这意思就是,户部这边还打着皇帝私库的主意,这商税的主意,皇帝就别打了。

皇帝感觉心头一哽,不住的在心里默念,这是个忠臣,这是个忠臣,不能生气,不能生气!

最后,损失三百万两银子的皇帝,心气儿还是不顺,借口为老太后祈福的目的,让蔡珅为老太后茹素一月祈福。

见蔡珅走的时候面如菜色,皇帝就高兴了,蔡珅没什么别的毛病,就是不爱吃青菜,要他吃一个月青菜,估计比打他三十大板还让他难受。

几个大学士离开的时候,给蔡珅比大拇指。

礼部尚书道:“蔡兄,有你的,现如今能从陛下兜里掏钱的,有且只有你一个了。”蔡珅听完此话,脸色更青了,银子是要出来了,花钱的不是自己,但遭罪的是自己。

皇帝这人,说大方那是真不大方,只对社稷江山大方垫,对自己的儿子都抠门。

几个皇子出宫开府的时候,那可穷了,除了一个皇子府,就只有八万两银子的开府钱,要知道太上皇当年给儿子们开府钱,再不受宠的都是十万两银子起步。到了皇帝这边,最受宠的六皇子,都只有八万,至于私下里有没有贴补,这些大臣就不知道了。

皇帝处理好政务,才有时间召见徐乐。

徐乐在偏殿坐了许久,只略微喝了一点儿茶水,点心没有动,点心吃了,就容易口渴喝水,皇帝临时召见的话,有殿前失仪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