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红楼,成了凤辣子的丫鬟/红楼大丫鬟,第一小会计/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412)+番外

作者:蜀中说书人 阅读记录

宝钗道:“方才那段文字,虽只有二十余字,但读起来口舌生香,直觉腹中多了一股热气,不知是否是我多想了。”

黛玉闻言,惊讶道:“原来姐姐也有此感,我方才也有此感。”

宝钗与黛玉对视一眼,宝钗道:“听闻徐姐姐迷上了修道,想来是从哪里得了一段真经,方有此奇效。”

“那……得给徐姐姐去信,让其小心一些,免得有心之人,瞧出了奇妙之处,生出了歹心来。”黛玉第一反应,就是怀璧其罪,怕徐乐因着这段文字,惹出什么乱子来。

宝钗点头。

徐乐得了消息,给两人回信,此事她已经想到,既然敢将这段文字放出去,就说明,她是做好了准备的。

徐乐对外的托词就是,一对古怪僧道,突然上门求了万金,给了这么一段文字。

她对外树立的人设就是痴迷修道,为了这些,不知抛费了多少银钱。

还有就是,这世上有那慧根的人也不多,即使得了这段真言,也不像宝黛二人这般,读了两遍,便得了气机。

徐乐要寻到是通晓金石文字之人,又想起贾赦原先书房里有不少这样的书册,便上了门,求王熙凤允她抄录一份。

不过是抄录一份书册,王熙凤很爽快就同意了。

贾老太太听闻此事,摇摇头,对琥珀道:“这丫头,跟敬哥儿一般,走了歧路了。”好端端的,修什么道。

现如今,贾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是琥珀,至于鸳鸯,她年岁渐长,贾老太太对其还是有几分情谊,在贾家旧部中,找了个百户,风风光光的嫁了出去。

鸳鸯原先对贾琏有几分心意,但看得出王熙凤本质上还是善妒的,能容得下一个怯弱不争的容秀,但绝容不下长辈身前的大丫头,便点头嫁了。

这段时间,荣国府不少的丫头都嫁人了,王熙凤又选进一批家生子进来,同时趁着这个机会,去掉了冗杂的岗位,将这些人调到缺人的缺上,精简开支。

贾家现如今虽然不缺银钱,但贾家势微,也不好再摆那么大的排场了。

徐乐上门借书,抄录了三个多月,才将贾赦书房里金石相关的书册抄录完。

贾赦在书上注了不少的注释,看完这些注释,徐乐感慨:“不想这糊涂的大老爷,竟然还是个博学之辈!”你可以说贾赦无德,但不能说他无才,金石一道,确实是十分精通。

第140章 神瑛侍者

在徐乐抄录这些书册的时候,那些学子也考完了春闱,甄宝玉看完榜,榜上看见了几个熟人。

一个是国子监的名人张景珩,甄宝玉听过他的美名,但未曾一见,也不知道是不是没缘分,他在国子监旁听过半月,一次都没见过这“玉人。”

还有一个是贾家的,贾家这次来参考的有贾宝玉、贾环、贾琮,唯有宝玉得中贡士。

当初秋围时,贾兰也下场试了试,连副榜都没上。

贾环安慰他:“兰哥儿,你现今才多大年岁,年考中秀才,已经是少年英才了。”

贾兰对此,也不甚伤心,他就是凑个热闹,他这个秀才是擦着榜尾过的,下场考试,肯定是考不中的,就是去凑个热闹,涨涨经验。

至于宝玉、贾环、贾琮三人,宝玉虽然不爱八股文字,但他聪慧,只要用心学了,一日之功,抵旁人一月之功,天资过人。

贾珠承诺过宝玉,只要他考中进士,他便走人脉,让宝玉入翰林院。

翰林院清贵,虽然有无翰林不入阁的说法,但是那么多的翰林,有几个熬出头的?宝玉在里面混日子,抄录书籍,学一学贾政,几十年不挪窝,好歹能得个清贵的名头,日后分家了,也能庇护家小。

贾珠说是走人脉,实际上,为了宝玉这个弟弟,贾珠贴上了自己当初在江南的功劳,上了折子,为宝玉求了这个翰林。

宝玉当初衔玉而生的名头太响,贾珠也怕皇帝容不下宝玉在京中为官,即使知道宝玉凭自己也有可能考中翰林,但还是上折为宝玉请恩,帝王心性难以琢磨,贾珠不敢去赌那一个可能。

贾珠是个得用的,当年在江南也立下不少的功劳,皇帝便允诺,只要贾宝玉考中进士,就破例点进翰林。

宝玉虽有个衔玉而生大名头,但皇帝还真不在乎,因为……这人说聪明吧,那肯定是聪明的,用功读两年,就能中进士。说他聪慧吧,脑子又有点轴,某些事情上,有些天真,有些赤子之心。

原来,真的有人既聪明又蠢钝的,皇帝对其就更放心了,他兄长又是个得用的,不过是个翰林,养着也就养着了。

至于贾环与贾琮,他们两人虽然不如宝玉才学好,但也考中了举人,今科参加春闱,不过是累积经验,同时也是让他们结交一些学子,积攒一些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