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红楼,成了凤辣子的丫鬟/红楼大丫鬟,第一小会计/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390)+番外

作者:蜀中说书人 阅读记录

反倒是那些炼化通灵宝玉的方士,因此死了好几批人了。

现下,太上皇病得起不了身,眼瞧着就不行了,那些方士被皇帝赶出了皇宫,通灵宝玉就到了皇帝的手中。

皇帝怎么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便随手扔给一旁伺候的夏总管,叫他放好。

皇帝道:“夏安,你说这东西是真是假?那荣国府的贾瑛失了玉,可有什么不好之处?”

夏总管回道:“回陛下,暗卫那边回话,说未曾见那贾瑛有甚不好之处,想来这玉也不是什么奇物,估计是后宅没见识的妇人弄出来的。”

不管这玉是不是胎里带来的,反正夏总管只能说不是,要说是,皇帝只怕就不高兴了,这样的奇物,若真是胎里带来的,皇帝都没这待遇,你一个五品小官之子却有,帝王的脸面又往哪里搁?

夏总管说这玉是后宅妇人弄出来争宠用的,给了皇帝台阶下,皇帝便将此事略过,问道:“平安州那边,处理妥当了吗?”

夏总管回道:“已然处理妥当了,那些叛党皆以处置,知晓那位身份的人,也处理妥当了。”皇帝留了“张景珩”一命,但他的身份绝对不能公开,因此叫人将平安州伺候过先义忠亲王遗孤的人全都处理了。

王子腾也平定了平安州的叛乱,启程去边疆了。

至于南安郡王,因为朝廷拒绝和亲,被祭了旗。

第124章 婚事风波

南安郡王一死,皇帝以抚恤的名义,将南安郡王的女儿纳入后宫,给予了妃位,断了南安郡主联姻可能。

南安郡王的几个孩子中,唯有一个已长成的郡主可以支撑家业,皇帝将南安郡主纳入后宫,南安太妃大受打击,本还想让南安郡主与王子腾对嗣孙联姻,换取王子腾对支持,稳住摇摇欲坠的南安郡王府。

虽然南安郡主比王子腾的嗣孙大了四岁,但女大三抱金砖,年长几岁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想,皇帝早料到了南安郡王府不会轻易放弃军中的势力,直接釜底抽薪。南安郡王除了这个已长成的女儿外,还有两个幼儿,但年岁太小,根本掌控不住南安郡王府在军中的人脉,等他们长成,这些人脉只怕早已不能用了,因此皇帝不曾对这两个孩子下手。

南安郡王再怎样,也是死在战场上的,皇帝为了安抚武将那方,南安郡王府世子只降一等袭爵,另一个幼子,也给了个辅国将军的虚爵。

反正异姓王的军权已经到手,给两个虚爵安抚一下,还能得个好名声,松松手也就给了。

贾老太太得知南安郡主入宫后,叹息一声。

鸳鸯端着茶水进来,听见贾老太太叹息,便上前给贾老太太捧了一杯茶。

“老太太,何故叹息?”鸳鸯凑近,给贾老太太捏肩捶腿。

贾老太太半躺在罗汉榻上,端着茶,轻声道:“南安郡主一入宫,便是妃位……”

鸳鸯想了想,想起现如今已经被送到皇家寺庙的大姑娘,还有怀孕后也未有晋升的二姑娘,就知道老太太是因何闷闷不乐了。

大姑娘元春,入宫十余年,从女使到宫妃,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现下却落得这般的结局。而南安郡主,一进宫就是正二品妃子,贾老太太心里不是滋味,也是正常的。

贾老太太突然就笑了,笑着笑着,眼泪就落下来了。

苍老的面庞,看起来越发的灰败,鸳鸯被吓住了,想要劝,却又不知道怎么劝。

自大老爷去后,老太太的精神就不大好,这段时间大房二房又在商议分家的事宜,老太太精神就更差了,心情也时好时坏。

贾老太太笑得有些癫狂,笑声越大,眼泪就落得越快,哭喊道:“这一生,到底是在争什么呀?”

这一生,究竟在争什么?

丈夫死了,儿子死了,大孙子死了,大孙女跟死了也差不多……

这一生究竟在争什么?

贾老太太这边动静不小,惊动了王熙凤那边,王熙凤放下手中的事物,连忙来荣庆堂劝慰。

贾老太太年岁不小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大喜大悲,过于伤身。

王熙凤陪着贾老太太哭了一场,再向鸳鸯询问原因,鸳鸯将事情都前因后果说了,王熙凤也叹了一口气。

老太太是从四王八公最鼎盛的时期走到如今的,显赫一时的四王八公,现如今都没了,老太太一时承受不住也是正常。

婆家败了,娘家那边直接成了白丁,老太太骄傲了一辈子,怎么受得住。

南安郡主之事,只不过是个引子罢了。

安置好贾老太太后,王熙凤才回了东大院。

贾琏见王熙凤回来了,就迎上前去,询问道:“老太太那边可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