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陪薛母说了一会儿话,见薛母体力不支,也没有多说,看了看就出来了。
王熙凤问宝钗:“现如今,你是如何打算的?”薛蟠死了,薛家没了主事人,只怕薛家旁支那边会闹起来。
宝钗擦干眼泪道:“昨日,我与妈商量了,妈的意思是请堂弟薛蝌入京管理事务。”
徐乐听了,垂下眼帘,端起一旁的茶水,用茶盖刮去浮沫。
王熙凤听了宝钗的话,便问道:“我且不问姑妈的意思,我问的是你的意思。论起来,我是你亲表姐,我只为你好。你兄长去了,又没留下一儿半女,难道你兄长这一脉,就断在这里吗?你与姑妈都是妇道人家,倒不如从宗族过继个孩子,养在姑妈膝下,日后奉养姑妈。现如今,你们叫那薛蝌入京了,只怕请神容易送神难,到时候他做了薛家家主,姑父留下的家业全便宜了旁人。”
徐乐听了王熙凤这话,不禁点头,王熙凤确实是为薛家母女好。薛蝌进京了,薛家母女就沦为了旁支,薛家的产业只怕也要落到薛蝌的手中。
若是过继一个嗣子,养在薛母膝下,薛家母女靠着荣国府,靠着王子腾,依旧是薛家嫡枝,等孩子大了,继承了薛家家主之位,更符合薛家母女的利益。
宝钗听了王熙凤的话,细细想了想道:“我知凤姐姐是为我跟妈好,只一点,这过继也是有规矩的,先过继同父周亲,没有同父周亲,就得依着大功、小功、缌麻,选过继的嗣子。论起来,还是薛蝌最为亲近,到时候过继也是过继他的孩子……归根结底,还是落到了他身上,倒不如现如今卖个好。”
礼法上确实是这个道理,王熙凤听了,也只得叹气。
徐乐在一旁,突然出声道:“既如此,宝姑娘可曾想过,过继自己的孩子。同父周亲,你与薛大爷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旁人再亲近,也亲近不过宝姑娘你去。”
宝钗与王熙凤听了此后,都略显惊愕,王熙凤道:“这话虽然有些道理,只怕薛家宗族那边不会同意。”
徐乐放下茶盏,先看了看宝钗,再看了看王熙凤道:“奶奶担忧不无道理,现如今都说我们女儿家是外姓人,因此很少从女儿那边过继子嗣,但是,礼法上讲,此法是可行的。旁人生的,到底是隔了一层。”
宝钗听到此话,就明白了徐乐的未尽之言。
女儿为什么是外姓人,因为要了嫁人,嫁到旁人家了。
若是自己不出嫁招赘婿,那自己生的孩子依旧姓薛,便能过继给兄长了。
还有就是……自己不嫁人,那薛家家主之位,也不一定会便宜给旁人。
——————
科普小课堂:
古代选择嗣子的顺序?:在古代,无子家庭选择过继嗣子时,有一定的顺序规定。首先考虑的是同父周亲,即同父兄弟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如果没有合适的同父周亲,则会考虑大功、小功、缌麻等亲属,即按照亲属的血缘远近来选择。只有在以上亲属都没有合适人选时,才会考虑从远房或同姓中选择嗣子?。
过继是传统宗族观念中的一种收养行为,大多数是为了延续男性继承人而为之。当一个家庭需要后嗣时,就从宗族或其他亲属中,收养一位子女以维持祭祀香火,但优先选择男性继承人。即使一名男性无子身亡,家族仍可为其选择一位嗣子,形成亲子关系。
在古代,由于男尊女卑,“过继”的多是“儿子”,称为“嗣子”,当然也过继女儿,称为“嗣女”,甚少。
第56章 话家常
徐乐三言两语,便挑动了薛宝钗的野望,过犹不及,此后便不再多言,只听宝钗与王熙凤说话。
中途寻着机会,询问王熙凤,了解王子腾的具体情况,得知王子腾并无大碍,才放心些。
三人说了许久的话,宝钗留两人用饭。
徐乐辞,对宝钗道:“今日待了许久,家中庶务多,便不用饭了。宝姑娘你也要顾及己身,节哀才是,我便先回了。”
王熙凤也道:“宝丫头,你也要顾着姑妈,不可一味的伤心。先将身子将养好,旁的还有我们这些亲友在,你只管放心。”
宝钗谢过两人的宽慰,又送两人出去。
王熙凤邀徐乐去自己院子,徐乐道:“身上戴孝,不好去奶奶院子,免得冲撞了小哥儿。”
听罢,王熙凤就不再邀她,只与她寻了一处假山湖石,坐着说了一歇话。
“听闻,你家那姨娘生了,生了哥儿还是姐儿?”王熙凤问道,先前她跟徐乐提过,必要的时候除掉那个姨娘肚子里的孩子,不想一转眼,这孩子都落地了,可见乐儿这丫头是个心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