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人在红楼,成了凤辣子的丫鬟/红楼大丫鬟,第一小会计/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171)+番外

作者:蜀中说书人 阅读记录

王熙凤坐在榻上,笑着道:“还是妈妈你有经验,我这生了一胎,也不顶什么事儿。要不是平儿、乐儿她们瞧我身体不对劲,要大夫给我把个平安脉,我还真不觉着自己可能又有了。”

“奶奶你平日里管着这么大一摊子,忙起来脚都不沾地,连自己身子也顾不上,好在有几个好丫头帮衬着,才能喘口气儿。”赵嬷嬷道。

王熙凤听到这话,也免不了叹气:“妈妈说的很是,旁人只瞧着我管着家,瞧着风光无限,背后的心酸,却没有几个人能体会。这家里大大小小,上上下下,上千口子,要将这些人安顿好,不管我怎么周全,都落不下一句好,管家三年,猫嫌狗嫌。外边迎来送往,各家的亲友,我不敢松懈片刻,就怕得罪了亲友去。时时悬心,有时候饭菜含在嘴里,还没有咽下,那事情就来了。”

说到此处,王熙凤免不了有些心酸,眼角渗出泪来。

赵妈妈见此,也没有说什么,只让王熙凤将心中堆积的郁气一起发泄出来,现如今发作了出来,免得郁气堆积伤了根本。

王熙凤平复一番心绪后,继续道:“逢年过节就不说了,这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月月都有宴席,正月里的元宵,二月里的龙抬头、社日、上巳、花朝,三月的寒食等等,不是外出赴宴,就是在家小宴,伺候公公、婆婆、太婆婆,日日忙活也不见得能落个好……要不是有几个丫头帮衬着,只怕我早就熬干了去,唉……”王熙凤叹气。

这么一番抱怨的话说出口,王熙凤心中的郁气发泄不少,心也没那么燥了。

赵嬷嬷道:“奶奶的辛劳,我们这些有眼睛的都瞧着的,我们私下里常说奶奶是脂粉堆里的英雄,这亲友媳妇中,无一人能比上奶奶的。奶奶且放心,公道自在人心,上次大奶奶帮着管家那一次,底下人就明白了,还是奶奶管得好,旁人皆不如你。”

王熙凤听了这番奉承的话,脸上郁气一扫而光,露出个骄傲的笑来,别的不说,管家理事方面,王熙凤自己能排上前列。隔壁的蓉哥媳妇,瞧着是不错,但终究少了几分威严,有时候也会被宁国府里的老人拿捏,但荣国府这边可没有人敢拿捏自己的。

第129章 再提管家事

王熙凤再次有孕,贾老太太跟王夫人想像上一次那样,分王熙凤的管家权。

不想,王熙凤却先下手为强,将三春跟黛玉拎了出来。

王熙凤笑着道:“眼瞧着,二妹妹大了,该正经学着管家理事了。林妹妹、三妹妹虽然还小,但跟着学一学,看一看,日后也轻省些。且林姑父将妹妹送来咱们家,就是指望咱们能好好教养妹妹,现如今虽然有周嬷嬷教导着,但终归不如我亲自带着来的好。他们读书人有那么一句话,叫纸上谈来终觉浅,想来圣人言是没错的,跟着嬷嬷听得再多,不如亲自上手一次。”

三春跟黛玉在下首坐着,听王熙凤这样说,别人不说,探春的眼睛是最亮的。

迎春脸上带着浅笑,瞧着十分的淡定,因为迎春知道,嫂子是不会想让老太太跟二太太插手管家权的,所以推出她们这些小姑子管家,是嫂子最好的选择。

善棋者善谋,从某种程度来说,现如今的贾迎春是贾家心眼最通透的。

林黛玉对王熙凤的提议心怀感激,都说丧母女不娶,当初林如海送林黛玉入京,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一是为了林黛玉的安全,二是为了林黛玉的未来。

林黛玉虽然年纪小,但极其聪慧,知晓林如海的担忧,这才辞别老父,来了京里。

现如今王熙凤提及让自己管家,林黛玉心里想着不管成不成,二嫂子这情她是记心里了。

探春欣喜之后,又偷瞧王夫人,怕她不喜,更怕她借着自己的手做些什么。

探春终究是王夫人的庶女,不敢惹王夫人不喜,王夫人不喜那赵姨娘就没有好日子过,探春虽然面上跟赵姨娘不亲近,但心里对生母还是有感情的。

贾老太太在王熙凤提及林黛玉的时候,就偃旗息鼓,不再说什么,只说了一句好。

王夫人有心想争,但贾老太太都发话说好了,她还能说什么,只能对着三春并黛玉道:“既然老太太都这样说,那你们姐妹也认真的学,有什么不懂,就来问我和老太太,你们嫂子怀着孕,正该多休息,没什么要紧的事儿就别打搅她。”

王熙凤听了,笑着接话:“还是婶娘心疼我,只是婶娘也过于小心了些,我也不是第一胎,哪里用得着这么小心。且口头上提点几句,也不费劲儿。”

此时,迎春作为年长的姐姐,就起身代表三个妹妹道:“劳老太太、两位太太、嫂子费心了,我们姐妹一定认真学,府里的规矩都是定好的,我们姐妹四个虽然蠢钝,但比着瓢儿画葫芦还是成的,且有周嬷嬷跟嫂子身边的乐儿姐姐、平儿姐姐在,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