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靠胡说八道完成KPI/听说和这丫鬟有绯闻的都升官了(206)+番外

作者:树心有泪 阅读记录

因专业对口,刀哥先拿起乔子舒整理的那张纸。

“开饭馆的、卖文房四宝的、做灯笼的、当稳婆的。这边还有更夫、秀才、教书先生、开武馆,做镖师的。也就武馆和饭馆靠点谱。剩下的怎么可能呢?

再说为何单找两人的?他们就不能买了两个下人认做兄弟姐妹。就算人真的还在西南,肯定在僻静的村子里,怎么可能明晃晃地在镇子上?”

胡贤左右为难,他觉得刀哥作为情报大佬说得很对。但乔大人那么聪明也不会错啊。

“村子里生活条件艰苦,他俩都不喜欢吃苦。这几个我倒觉得饭馆和武馆可能性最小。因为无趣还忙碌。”

这都是什么好吃懒惰的形象啊。

他们后来商量了一下还是划掉了,夫子和绣娘,一共十四户人家。

乔子舒跟胡贤去石门镇,刀哥、孙大公子还有李明去了文水县。

已经来了石门镇两日。

石门镇主簿,“乔大人,五家已经看完了现在只剩最后一家了。”

乔子舒看着纸上最后一条没有划掉的名字,蹙眉问道,“刘二宝及表妹钱氏,他家不是卖文房四宝的吗?怎么一直关门?”

主簿回答道,“我们西南读书人少,这文房四宝的生意不可能好,他们只能谋些别的出路。”

“那就先把他家邻居叫来问问。”

半个时辰后,一位姓贺的寡妇进来。

“给大姥爷请安。大老爷要打听刘家,可是那刘二宝犯了什么事?。”

这妇人胆子大,嘴皮子也利索。

主簿刚要呵斥他,乔子舒温声说道,“本官有一表兄流落在外,家里面一直在找。这刘二宝是哪里人士?为人如何?大婶细细道来,若是本官找到表兄必重重有赏。”

那寡妇听完笑眯眯的。

“倒不是为了赏钱,就是想帮大老爷您的忙。这刘二宝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他那表妹女人家的活计啥都不会。铺子生意不好,还天天下馆子,这哪是过日子的人呐?”

乔子舒又问,“听说最近他们不在石门镇?”

那寡妇听完更是一脸嫌弃。

“说起这个就更离谱,他们去文水县哭丧去了。”

胡贤插嘴问道,“他们文水县还有亲戚?”

“文水县的吴员外死了,他们接了哭丧的活计。只要给钱非亲非故也能给哭丧。您说离谱不离谱?”

乔子舒和胡贤对视一眼,怎么感觉有那味儿了?

第147章 回京的理由

文水县县廨

乔子舒问道“王大人,你这边进展如何?”

刀哥皱着眉,“八户人家都看完了,一无所获。您那边呢?”

其实刀哥觉得乔子舒筛选的人就不行,他的方向全是错的。也不知七日期限已到,他们得如何收场。

乔子舒神色从容,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似的。

“我这边还差最后一户人家,他们来了文水县吴员外这里,王大人要一起去看看吗?”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刀哥他们决定去凑凑热闹。

吴员外在文水县当地是有名的大户人家。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吴府,只见府前挂着白灯笼,白幡如龙,下人们披麻戴孝。府里隐隐有哭声传来。

刀哥、孙大郎还有李明有些诧异。

“吴府今日办丧事,我们来的可能不是时候。”

而乔子舒却垂着眸,“既然来了,不如就进去上炷香吧。

下人引他们往前厅走去,这哭声越来越大。

李明问下人,“员外今日可是要下葬。”

下人回道,“正是。”

哭丧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哭丧仪式虽然贯穿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前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大齐以孝为先,在京城功勋官宦人家的丧礼十分复杂,一步都不能错。

在西南下葬前会先找人念悼词,后人们哭上一个时辰之后再起灵下葬。若后人哭声不大或哭得时间短会被视为不孝。这对连哭数日的子孙后代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乔子舒他们未到前厅,就听见有一女子带着哭腔,声音悲切十分有穿透力。

“爹啊!你这一走我可怎么活啊?”

紧跟着是一道男声,声音更大。

“怎么活啊…啊…”

紧接着跟着数个人的哭声。

哭声停后,那女子声音再起。

“妾的老父亲,最疼妾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啊…啊…”

之后那男子把声音再拔高八三度。

“只尝了三分啊…啊…”

这个情绪顶起来后,后面跟得哭声更大。

哭声渐小后,那女子声音再起。

“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啊…啊…”

那男子,“没做够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