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一不做二不休,绝不能让她再回西南。”
“二殿下与大公子是多年挚友。孙大公子一声令下,我们自然都听您的。出了事也无妨,这不是还有个细作的吗?也许他不是细作,是刺客也说不定。”
孙大郎随后又说,“在大齐厂卫无孔不入,这个西厂看起来也是深不可测。我见她成竹在胸,不知是否还有后招?待我先探探她的底,再做打算。”
说完之后,孙大郎那伙人就走了,去探底去了。
然后高升和段素平在那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点没把他当外人。
刀哥觉得太累了,要不这局他就不玩了,他早点投胎,重新开始。
“你真不知道她的身份?你若将知道的说出来,到时你就留在大理,给你换个身份。如何?”
“大人既能把我们到雅州的事查得一清二楚,就应该知道我把她卖了四十两银子。我要知道她是什么西厂督主,我有这么个胆子吗?我以为她得罪了贵人,上面才让我把她卖到西南的。我哪知道水这么深啊。”
说到最后刀哥已经嚎啕大哭了。
“那你为何装作不认识她?”
“我怕别人知道我是东厂的,我不知道我这点东西压根就不算秘密。”
这时外面的人来报,“孙大公子回来了。”
高华微微一笑,“孙大公子,还挺快的。”
只见孙大郎踉踉跄跄地跑过来。他的外袍不见了,里衣被撕得一条一条的,敞开的衣襟能看见胸膛上有几道鲜红的鞭伤。
孙大郎眼眶微红,带着哭腔。
“她的底谁愿意探,谁探去,我是探不明白了。”
第124章 全靠脑补
孙大郎眼眶微红,带着哭腔,他身上还有些鞭伤,一副被人霍霍了的模样。
“大郎,这是怎么了?”段素平赶紧过去扶着孙大郎问道。
他不是去探底去了吗?
孙大郎目光涣散,像是吓破了胆,喃喃自语,“此人深不可测,西南各州之事尽知。”
高华安抚道,“大公子何必忧心?如此厉害不也落到咱们的手里了?”
“高兄,她这般厉害,应该提前知道这边的事,单枪匹马怎么还敢来大理?”
高华眯着眼睛,心里在盘算大理几个贵族哪家更容易被收买,可无论哪家他都没放在眼里。
“你的意思是她大理有人?大理就这么几家便是硬碰起来也不用怕。”
高华的话没有安慰到孙大郎,反而使他更加害怕。
“高兄可听过大汉使者。”
高华对汉文化很是推崇,史书也看过不少。大汉的使者最擅长的花式作死他也知道一些。
相传汉使每次出使他国,都态度嚣张甚至还会羞辱他国国君,若此国因此杀了汉使,武帝就会派兵踏平此国为汉使报仇。
后人常说大汉版图的扩张是用汉使性命堆出来的,以身为祭给武帝有发兵他国的借口。
孙大郎仿佛在回忆一段恐怖的历史,那是真正的强国,嚣张外交加铁血手腕。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她说若能死于此地,大理必为齐国州府,她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她…她这是要效仿汉使啊。”
刀哥扑棱一下从地上坐起来,吓了孙大郎一跳。
“这…这怎么还有个人?”
刀哥一脸抱歉地说,“打扰了。”随后又倒在地上,顺便把袍子重新蒙在脸上。
是他激动了,看情况他不会成为逆党了。现在保底因公殉职,要是竹心的加把劲,没准还能活着出去,到时加官进爵也说不定。
此时没人有心情搭理刀哥。
段素平抬头看着高华。
“不会真因此事打仗吧?”
高华抿着唇没说话。
孙大郎拉着高华的袖子,“高兄,我不想打仗。咱们一起吃吃喝喝做朋友多好啊。史书上我最讨厌的就是汉武帝了,像疯子似的谁都杀。”
“大公子,你先回去休息,等明日我亲自会会她。毕竟齐国的国力远不如大汉,周围还有辽国,西夏这样的强国。咱们还有个商量不一定会走到那一步。”
孙大郎哭哭啼啼,“一切都拜托高兄了。”
孙大郎走后,段素平看着高华,虽然也是委委屈屈的模样,但里面还透着你搞出来的事与我无关。
“高大人要不要给高公去信。”
“二殿下不必忧心,臣会处理好的。”
段素平指着地上的刀哥,“那他呢?”
高华一副吃屎的表情。
“来人给他松绑,带他下去休息。”
被解放双手请下去的刀哥,现在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强国的外交。
他以前还是太不自信了。也不是不自信就是文化太低。不知道汉朝还有这么一出,看来还是得多读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