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后一刻,陆行舟都死不瞑目。
而山匪们对陆昭的滔天恨意,全都施加在陆行舟一行的身上,虐死陆行舟后,又把陆行舟尸首丢在官道上。
一直到次日天亮后,才有百姓发现陆行舟尸首,吓得赶紧去保官。
附近县令得知又有山匪作乱,不敢自己出兵剿匪,只好求到临安城来,一块送来的,还有陆家的令牌。
知府大人把陆昭喊到跟前,几次张口,最后叹气道,“节哀啊,本官已经让人集结兵马,一定会把山匪清剿干净。”
虽然不知道死的是陆家何人,但知府大人这会,也只能说节哀。
“有大人出兵,我相信肯定能剿灭山匪。”陆昭做出悲恸表情,“还请大人让我一块同行,虽不知死的是和人,既是我陆家人,我应该替他收尸报仇。”
“可你不日便要成亲,你……”
“无妨,我会在婚期前回来。”如果陆昭太过于冷漠,容易引起怀疑,毕竟他们只知道是陆家人,并不知道死的是谁。
在知府大人看来,应该是来参加陆昭婚宴的亲戚。既然能参加婚宴,说明关系亲近,陆昭难受想替对方报仇是正常的。
他宽慰陆昭道,“剿匪时间不定,不如延迟婚期,你也好给家中一个交代,你觉得如何?”
“先走一步看一步,若是真不能及时回来,再说延期的事。”陆昭建议即刻动身,不然山匪要跑了,知府大人同意了。
事实上,那些山匪的行踪都在陆昭的掌控之中,本来他就要去剿匪,现在借山匪的手解决了陆行舟,他再清剿完山匪,谁也查不到他头上。
至于汴京里的陆申和孟婉莹,他很期待他们得知陆行舟死讯,会是什么样子?
第124章 成亲
陆昭出城剿匪,乔家人心提到了嗓子眼。
眼瞅着婚期将至,林氏心里七上八下,特意去了陆家一趟。
陆老太太刚礼佛过来,身上有淡淡的檀香味,“昭儿出门前特意交代过,如果没有派人传话,婚期如约举行,亲家不用担忧。”
“我心里惴惴的,想着剿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是您老人家淡然。”林氏道。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昭儿既然在城隍司办差,就该承担相应的职责,我相信他的本事,你也不用太担忧,他会平安归来的。”陆老太太更多见识,格局也更大。
林氏点头说是,道理是道理,但她就是普通小市民,做不到陆老太太说的那么淡定。
送走林氏后,陆老太太看着桌上的茶盏发呆,孔嬷嬷喊了几次,她才错愕回神,“我原本是让昭儿留陆行舟一命。”
孔嬷嬷不知道大公子做了什么,但猜也能猜到,“有些人是自己找死,怪不了大公子,大公子已经给过陆行舟机会。”
“是啊,若不是顾及我,昭儿早就杀了陆行舟母子。此番陆行舟来临安,为了破坏昭儿婚事,让昭儿如何能忍?”
陆老太太也知道,这其中还有她儿子的手笔。她时常想不明白,怎么会教养出如此蠢笨好色的儿子,昭儿都避开他们,躲到了临安生活,各自安好不行吗?
非要弄出这种事!
等所以成婚后,陆老太太得赶紧回汴京压着,陆行舟是孟婉莹唯一的儿子,现在陆行舟死了,指不定孟婉莹会做出什么来。
“让人压着消息,不要往汴京里传,谁要是敢多嘴,知道我手段的。”陆老太太长于内宅,御下颇有手段,“还是昭儿说得对,远离汴京也好,免得这些是是非非烦心。”
“您别想那么多,是山匪抢了陆行舟钱财,也是山匪杀人跑尸,不管怎么样,都和大公子没关系。而且大公子还能得个剿匪的功绩,就当是陆行舟给大公子送贺礼。”孔嬷嬷替主子倒茶,在她看来,陆行舟死得不冤,大公子已经放陆行舟活着,偏偏陆行舟自己找死,怪不了别人。
陆老太太并不在意陆行舟的死活,只是觉得死了个人,要念经替孙子积福。
她坐了会,又带着孔嬷嬷去念经。
事实上的陆昭,很快就抓到那群山匪,在山匪们的“拼死抵抗”下,全都都被陆昭斩杀。
等陆昭带着兵马凯旋而归,城中百姓都叫好,自觉地在路边夸“陆大人英勇”。
得知陆昭平安归来,乔家人都松一口气,欢欢喜喜地准备次日的婚宴。
这次乔绵绵出嫁,林家人提前一天都来了。陆昭搬去新宅,他的屋子空下来给林家人住。
乔家三房也带来好消息,乔家盛的婚事定下了,和村长的女儿。
乔满华两口子就一个儿子,希望乔家盛早点成亲,早点让他们抱孙子。婚期定在九月份,等秋收后就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