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货那日,村里好些乡亲闻讯赶来瞧热闹,待看到这山药竟这般高产,纷纷同老宋家商议,想要开春后跟他家里买些回去试种。
周煜闻言,不由坐直了身子,眼中闪过一丝讶然,"竟有这般高产量?便是江南的水稻,也没有这般高的产量。”
他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轻叩两下,很是期待的追问道:“这东西是不是可以在县内推广开来的,将来也能成为咱们县内另一项经济作物!”
屋内一时静了下来,这话父子两人还真不敢应下,而是不约而同的看向宋芷。
其实宋芷一开始播种山药,便是想着将这作物推广开来,多一种高产作物,百姓便多一分活路。
沉思片刻后,她抬眸看向周煜,语气慎重,"种植山药,咱们都是头一次,没什么经验,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作物最讲究因地制宜,喜疏松土质,需排水良好的坡地。咱们县虽多山,按说适合种植的坡地有很多,可农事不比儿戏,稍有不慎,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反倒害了乡亲。”
她顿了顿,见周煜若有所思,便继续道:“正好,今年村里乡亲想要跟着播种,能不能在县内推广,可以先看看今年的情况再说。”
“正好,大哥一直在记录山药的生长习性,今年再仔细随访,将播种、施肥、长势一一整理成册,待到来年,有了实据,再谈推广不迟。"
周煜闻言,惊喜的看向宋平,“可否将那册子与我一观!”
宋友山见周煜对儿子所做之事感兴趣,立即推了推傻站着儿子,“还不快去将册子拿来!”
宋平闻言,当即跑回屋拿了一本粗麻订就的册子,纸张已有些卷边,显然经常被人翻阅。
周煜结果册子,小心的翻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播种日期、施肥情况、长势、牵藤...."
周煜越看,眼中渐渐浮起赞赏。
他合上册子,郑重道:"农事关乎民生,确该谨慎。今年便以你们村为试点,若有成效,明年便照此在县内推广。"
“这一年劳烦宋兄帮忙详细将之记录在册。”
宋平本就对农事感兴趣,听对方开口,他没有丝毫犹豫便应了,并且因着周煜的赞赏眸光熠熠生辉。
见事情已经谈到了这儿,宋芷一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哥既然要记录,山药的种植情况。”
“能者多劳,我这里还有一个想法,大哥不妨也将之同时记录在册。”
“若是此法可行,将来未必不能在县内推行。”
三人齐刷刷的看向宋芷,宋平更是迫不及待的问道:“妹妹还有什么巧思,快些说来。”
宋芷也不卖关子,直言道:“我想试一试套种?”
“比如豆子跟高粱一起套种,豆子同苎麻一起套种。”
宋平若有所思,宋友山却皱眉道:"那高粱不会遮了豆的阳光吗?”
宋芷耐心解释,“我是这般想的,在播种时候,就会给两种作物留有足够空间。”
"高粱秆高叶疏,合适的间距既能让豆子得着足够日头,又能借高粱稍作遮荫,免得盛夏烈日晒蔫了豆苗。待到六月里豆子开花结荚时,高粱才将将抽穗,如此两种作物便可错落生长。”
“至于苎麻也是一样的道理,麻苗喜肥,偏生豆叶落土就是现成的肥料。四月里先点豆,等豆秧半尺来高再在行间栽麻苗。待到收豆时,麻秆才不过膝高,两不相误。"
第579章 试验田
虽然侄女构想之事,听着还挺美。
但种了几十年地的宋友山对侄女的提议还是有所顾虑。
这不是做吃食,做买卖,这可是种地,一着不慎,很有可能白花力气,赔了本。
他蹙着眉头问道:“旁人种地恨不得种一年,歇上一年,给地力养足了,你这咋还两种同时栽种,可不得将地力给破坏了!”
种不种得出粮倒是其次,这要是将上好的良田变成了中下等田地,那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宋芷看大伯这样,也明白他心中的顾虑。
这世代靠土地吃饭的庄稼人,对土地有着最朴实也最深沉的情感,容不得半点闪失。
宋芷没有说的是,种豆的根茎与落叶烂在地里有稳固地里氮肥作用,而氮肥又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养料。
她耐心解释道:“大伯您是不是忘了,咱家里沤了许多肥料,您不必担心消耗了地力问题。”
“而且,农书上不是说要是年年只种一种作物,土地里的养分就会越来越单一,时日久了庄稼也长不好。”
宋友山只知道一块中等田,变成良田那可须得好好养护,不但肥料要给的足,确实需要轮作,不能光种植一种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