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正走上前,轻声道:“老婆子,可是腿又疼了?这两位投宿在家中的大夫,我特意请来为你诊治。”
老妇人抬起头,眼神感激的朝郑大夫两人点点头,
随后对丈夫道:“我都这般年岁了,治不治也就这样过了,也别为我浪费银钱了!”
“娘,您就叫大夫看看吧。”中年汉子恳求道。
常年为平民百姓看病的郑大夫,对于这样的场景对话已是习以为常。
他清楚的知晓对方的顾虑是什么,于是和蔼的笑道:“老人家,医者仁心,我们既然来了,自然要尽力而为。您先让我为您把把脉,先看看情况再论治不治。”
许是被郑大夫和煦的话所感染,老妇人点了点头,伸出手腕。
郑大夫仔细把脉,又查看了她的舌苔,随后对宋芷说道:“阿芷,你来为老人家看看,说说你的诊断。”
宋芷上前,仔细为老妇人把脉,又轻轻按压了她的膝盖和脚踝,随后道:“师父,阿婆的脉象沉细,舌苔白腻,关节肿胀,触之冰凉,显然是寒湿痹症。”
“此病多因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需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为主。”
郑大夫欣慰的直捋胡子,赞许的道:“不错,那依你看,该如何治疗?”
宋芷思索片刻,回答道:“常规用药可用桂枝、附子、当归、川芎、红花等药材,煎服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此外,还可配合针灸,取穴如足三里、阳陵泉、膝眼等,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老妇人听到这里,连忙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大夫,这些药材怕是贵得很,我们家里实在负担不起。我这把老骨头,也不值得再拖累家里了。”
宋芷见状,心中也回过味儿来,为何妇人的寒症无法痊愈,并不是城中医馆大夫水平不成,大概还是因为这个家庭拿不出那么多钱帛来用药吧。
宋芷顿了顿,连忙安慰道:“老人家,您别担心。若是用药不便,我们还可以用艾灸或是隔姜灸的方法,同样能起到温经散寒、升阳通络的作用。”
“此外,我还可以教您一些按摩的穴位,平日里自己按一按,也能缓解疼痛。”
“您放宽心,这艾灸和隔姜灸不但可以自制,而且效果也很好,尤其适合寒湿痹症。阿婆,您可愿意试试?”
老妇人听说还能自制,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连点头:“若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多谢大夫,多谢大夫!”
其他两人也是一个劲儿的同宋芷道谢。
宋芷摆了摆手,继续道,“我先同您说艾条如何制作。新鲜的艾叶晒干后,搓揉成细绒,再用棉纸卷紧,制成艾条。平日里若是关节疼痛,便点燃艾条,对着穴位熏灸,能温经散寒,缓解疼痛。”
“至于隔姜灸,方法也很简单。取一块新鲜的生姜,切成薄片,贴在穴位上,再将艾条点燃,放在姜片上熏灸。生姜性温,能增强艾灸的效果,同时还能避免皮肤被烫伤。”
说罢,他看向父子两人,“可还有不解之处?”
父子两人连连点头,“大夫,这艾条制作法子听着不难,可俺们不知道穴位在何处呐。”
“别急,别急,很简单,我来教你如何寻找穴位。”
宋芷不但耐心的指导了可以艾灸的穴位,还指导了老妇人按摩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并叮嘱她平日里多按一按,有助于缓解疼痛。
再按摩一番后,老妇人关节的疼痛真的缓解许多。
她感激地握住宋芷的手,连声道谢:“小大夫,你真是菩萨心肠,这腿疾折磨了我大半年,今日总算觉得轻松了些。”
宋芷笑了笑,继续叮嘱道:“阿婆,您若是觉得这法子有效,便坚持用下去。平日里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尤其是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
老妇人连声应下 ,脸上再不见方才颓色。
第442章 制艾条
待看完诊后,村正热情的将师徒两人送出屋子外,脸上满是感激之色:“实在不知该怎么感谢才好。小大夫,不知这一次的诊金多少?”
宋芷和煦的推拒道:“我还未完全出师,这诊金就不必了,能为阿婆缓解病痛,于我也有进益。”
村正一听,连忙摆手,语气真挚:“这怎么能成?您不但给我省了买药钱,还教我们认穴位、如何艾灸,再没您这般好的大夫了。”
去了县城治疗两次,医馆的大夫可从未教授过他们这些。
他内心其实很清楚,北地天寒,像老婆子这般患有寒疾的人不在少数。
将这法子学会了,将来便可用来赚钱,这可是吃饭的家伙事,眼前的小大夫毫无保留地细细教授给了他们,且还不收诊金,这叫他心中如何不动容。